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万世一系(第2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万世一系(第2页)

他知道,赵婉儿之所以敢孤注一掷,背后必有更深的支撑。那句“她知道你母亲葬在何处”,如同一根刺,扎在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二月十五,他独自启程,奔赴忻州柳河沟。

一路上风雪交加,马车几次陷于泥淖。随行护卫劝他改道绕行,他摇头:“这条路,我七岁走过一次。那时母亲躺在担架上,饿得说不出话。现在我要再走一遍,看看这片土地,是否真的变了。”

抵达柳河沟时,天已黄昏。荒坡上积雪覆盖,两株老松依旧挺立,树皮皲裂如老人手掌。墓碑早已不见,只有一块歪斜的石堆,上面压着几片干枯的槐叶。

陆明远跪下,用手扒开积雪,抚摸着冰冷的土地。

“娘……儿子来了。”

声音低哑,几乎被风吹散。

他没有带工匠重立碑石,也没有通知地方官修葺陵园。只是从怀中取出一本薄册??那是《民生录》的抄本,里面收录了上百位普通百姓讲述的故事。他将它埋在松树根下,轻声道:“这些人,都是您救活的。您当年没能活下去,但他们活了。这世道,总算有点不一样了。”

夜深人静,他宿于村中一间破屋。忽闻窗外??作响,似有人影晃动。他起身推门,只见一位白发老妪拄拐立于雪中,颤声道:“你是……陆家的孩子?我记得你眼睛,跟你娘一样。”

原来,这位老妪正是当年收留他们一家的邻居。她说,那年大旱,县令谎报丰收,朝廷未拨赈粮。她们全村饿死三十七人,连狗都被煮了吃。陆母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告诉孩子,做人要讲良心。”

陆明远听着,泪水无声滑落。

次日清晨,他在村口召集村民,宣布设立“柳河沟问政点”,每月派一名民察协理驻地办公,专查基层弊政。又捐出俸禄修建学堂,命名为“明心书院”,取“明是非之心”之意。

村民们不懂什么政治斗争,只知道这个穿黑袍的大官,是真的回来了。

回京途中,他接到急报:赵婉儿在狱中绝食三日,拒不服药,只求速死。

陆明远当即下令停止一切强制喂食,改为每日由一名普通妇人送餐,并附一段《民生录》录音。第一日,是那位讨回军饷的老妇哭诉儿子枉死;第二日,是被冤杀者的女儿朗读父亲遗书;第三日,是一群孩子齐唱《问政歌》。

到了第四天,赵婉儿终于开口:“我想见他一面。”

二月十八,太庙前广场。

万人齐聚,镜墙高悬。阳光洒在台上,照出两个身影:一个是身披铁链的女子,一个是肩佩铜牌的男子。

赵婉儿望着台下潮水般的人群,忽然笑了:“你们以为我是坏人吗?可我做的事,哪一件不是为了读书人的尊严?哪一件不是为了让天下回归礼义?”

陆明远平静回应:“尊严不该建立在谎言之上。礼义也不能成为包庇罪恶的遮羞布。你说你为士林鸣不平,可你有没有问过那些被你们贪污税款逼死的农户?有没有听过那些被你们冒名顶替夺去功名的寒门学子哭泣?”

他举起手中一叠信笺:“这里有八百封控诉信,来自全国各地。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而你们所谓的‘忠烈之后’,却要把这些人踩进泥里,只为成就你们的理想国。”

人群寂静。

赵婉儿嘴唇颤抖:“所以我错了?因为我恨?因为我痛?”

“你不该错的是情感,该错的是方式。”陆明远声音低沉,“仇恨可以点燃火焰,但无法照亮前路。你可以悲愤,可以抗争,但不能用虚假的正义去替代真实的法治。”

他上前一步:“如果你真想改变这个世界,那就站起来,和我们一起改。而不是躲在暗处,用谣言和恐惧操纵人心。”

风吹过,吹乱了他的发丝,也吹进了赵婉儿的眼眶。

那一刻,她终于明白:这个人从未试图消灭对手,而是想把对手变成同行者。

三天后,她在狱中写下万言书,字字泣血,却又字字清醒。她承认自己利用同情心编织谎言,利用悲剧煽动仇恨,虽初心不伪,手段却已堕入深渊。她在文末写道:

>“我曾以为,只要目的崇高,手段便可宽恕。

>可当我看见那个老农捧着‘明白册’流泪时,我才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