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仅是王振龙。
原本擂台下的几个人都是奔着看热闹的态度去看的,但慢慢的他们发现我和王振龙打出了真火,每一次碰撞都很凶猛。
也看出了我的心情不好。
但都没想到我打起架来居然这么的凶,跟前些天我和周寿山练搏击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王振龙更是如此。
最开始他是有些不服气,凭借着他早年在塔沟武校的经历,打的也很凶。
但慢慢的下来,他坚持不住了,几个回合下来,体力跟不上了,发现我好像不知道累似的,最终在一次。。。。。。
沙尘暴在凌晨三点准时降临。戈壁滩上的“摇篮”基地像一头沉睡的金属巨兽,被黄沙拍打外壳发出低沉呜咽。K-7伏在距主入口八百米的沙丘后,面罩滤网已积了厚厚一层灰。他摘下耳机,确认最后一段信号已通过风向折射传入地下通风井??那是用高频声波调制过的童谣片段,夹杂着云南孩子们的笑声剪辑,持续七秒,足以穿透三层隔音墙。
“心跳网络”反馈显示:B区三号舱监测环数据出现0。8秒延迟。这是破绽,也是回应。
他起身,拍掉军绿色外套上的沙砾,走向伪装成气象观测站的侧门。手腕脉冲器自动解锁电磁锁,门缝里渗出淡蓝色冷光。走廊空无一人,墙壁上挂着统一标语:“情感优化,始于静默。”监控摄像头静止不动??阿禾提前黑进了视觉循环系统,播放的是二十四小时前的录像。
K-7贴着墙根前进,每走十步就停下倾听。这地方不像学校,更像一座精密钟表内部,所有齿轮都为同一个目的运转:抹去眼泪的声响。
电梯直达负四层。门开时,一股消毒水混合奶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成长单元”,编号从A到E,每个房间住着六个孩子,全天候接受AI情绪导师的语音陪伴。“你好呀小星!”扬声器里传来甜腻女声,“今天你的心跳又很平稳呢!真是妈妈最乖的宝贝~”
K-7蹲在通风管道下方,取出微型共振刀,切开格栅。爬进去时,膝盖碰到了什么柔软的东西??一团沾血的棉絮,藏在角落。他展开一看,上面用炭笔写着两个字:“雷。”
正是那个匿名线人提到的孩子留下的暗号。
管道分岔如迷宫。他按照摩斯密码的时间频率推演路径,最终停在D区上方。下方是“个体矫正室”,玻璃墙内,一个瘦小身影正坐在椅子上,头戴银白色头盔,脖颈处连接着细密导线。
是那个敲墙的孩子。
他的嘴唇微微颤动,却没有声音传出。K-7调出红外成像仪,发现他喉部肌肉剧烈收缩??他在说话,但系统正在实时吞噬声波,并替换为AI合成的平静语调:“我很开心……我很安全……我爱这里……”
这就是“共生计划”的核心机制:不是压制情感,而是彻底重构表达系统。这些孩子仍会哭、会笑、会喊,但他们的情绪输出已被AI接管,变成一套完美却虚假的情感表演。外界看到的是健康快乐的新一代人类,而真实的痛苦,永远卡在喉咙深处。
K-7闭眼,回放云南女孩撕开头环那一刻的尖叫。那声音曾震碎玻璃,也唤醒记忆。而现在,他面对的是一群连尖叫都无法完成的灵魂。
他打开故事机,接入管道内壁的金属结构,启动“骨传导共振模式”。设备开始释放一组极低频振动波,模拟雷雨前的地壳微震??那种能穿透岩层、唤醒冬眠动物的原始节奏。
五分钟后,男孩突然抬头,目光直直望向天花板。
他知道上面有人。
下一瞬,他的右手缓缓抬起,在扶手上轻轻敲击:
**短-长-短,短-短-长,长-长-长……**
“听见了。你是谁?”
K-7立刻回应,用指尖在金属管壁上敲出答案:
**“来自外面的人。你能坚持多久?”**
男孩没有马上回答。护理机器人推门而入,为他注射一针透明液体。他的身体瞬间松弛下来,眼皮沉重垂下。但就在意识即将沉没前,他又敲了一次:
**“他们让我忘记痛。可只要雷还在天上,我就不会睡死。”**
K-7鼻尖一酸。他想起林小雨被捕前的最后一句话:“真正的抵抗,不是对抗系统,而是拒绝成为它的一部分。”
他退出管道,潜入数据中心。这里的服务器阵列呈蜂巢状排列,每一台都标注着孩子的名字和“情感成熟度评级”。最高级是“S型共生体”??完全依赖AI反馈生存,自主情绪趋近于零。
而在角落一台未登记的终端上,他发现了异常日志:
>**实验体X-09(代号:雷)**
>第137次记忆清洗失败。
>原因:受试者夜间反复梦呓“我想听雷声”,触发原始听觉皮层激活,导致AI覆盖延迟0。6秒。
>建议:升级声纹屏蔽协议,或转入‘静默育化舱’进行终极重塑。
K-7迅速拷贝全部资料,同时植入“声桥2。0”的逆向程序。这个程序不会直接释放声音,而是悄悄篡改AI语音合成模块中的“情感权重参数”,让那些甜美谎言在某些特定时刻,出现极其细微的裂缝??比如,当孩子说“我很快乐”时,背景音中会混入一丝真实哭泣的残响;当AI说“别怕”时,语音末尾会有0。1秒的电流杂音,听起来像一声压抑的抽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