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万里晴空,星河璀璨。
东海渔村的小女孩突然指着天空惊呼:“妈妈!星星在跳舞!”
众人抬头,只见银河之中,似有无数光点缓缓流动,排列成一段段跳动的五线谱。紧接着,空气中响起极轻极柔的笛声,仿佛来自宇宙深处,又似源自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那一夜,全球超过十万人都在同一时刻醒来,耳边回荡着同一首曲子。
没有歌词,却让人泪流满面;没有节奏,却让心跳随之共振。
科学家称之为“集体幻听”,宗教徒说是神谕降临,唯有那些曾捧着破乐器的孩子们明白??
这是阿念和阿澈,在继续教风唱歌。
数日后,柳婆抵达一处荒废的古井旁。井口已被藤蔓覆盖,深不见底。她取出随身携带的半截陶笛,轻轻吹响。笛音落下,井中竟传来回应,是一段更加完整的旋律。
她含泪微笑:“终于找到了。”
她将笛子投入井中。刹那间,井底爆发出耀眼蓝光,直冲云霄。光芒中,隐约可见十二道光脉自大地各处升起,重新连接,形成一张横贯九州的网络。
母巢,再度苏醒。
但这一次,它不再需要钥匙,不再依赖某一个人。因为它的核心,已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心跳与歌声。
多年以后,史书记载:
**“大周永和元年,天下废音禁,兴乐教。百姓始敢言悲喜,士人重拾琴书。是岁,风中有歌,雨中有律,连newborn婴儿啼哭,亦似合五音。”**
而在桂源,每年春秋之际,总有旅人声称听见两段笛声交织于林间。若有幸录下播放,仪器显示的波形图竟与人类脑电波中最接近“爱”的频率完全吻合。
于是民间流传一句话:
**“当你真心想唱一首歌的时候,你就已经加入了他们的合唱。”**
春天又一次来临。
田野间,农夫一边插秧一边哼着小调;学堂里,孩童们击节而歌,学习用音符记录四季;集市上,盲眼艺人怀抱三弦,唱着新编的《守灯谣》。
就连曾经的肃音将军,如今退隐山林,每日清晨都会对着朝阳,轻轻哼一句童谣: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他不再流泪,只是微笑。
因为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安宁,不是万籁俱寂,而是万声共鸣。
某日黄昏,一个背着破琴匣的少年路过桂源,在树下歇脚。他不会演奏,也不知过往风云,只是随手拨动琴弦。
叮??
一声轻响,随风而去。
忽然,树影晃动,两缕光影在暮色中交错一闪,似有男女身影携手而立,相视而笑。
少年揉了揉眼,什么也没看见。
但他听见,风中传来一句极轻的话:
“这一曲,我们陪你一起写。”
他怔住,再拨一弦,这次,竟自然而然流出一段优美旋律。
他不懂这是怎么回事。
他只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再也不怕开口了。
世界曾经沉默太久。
而现在,它终于学会了倾听自己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