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无声的凝视(持续时间延长至11分11秒)
>和一只折纸鸟在真空中展翅的影像(这次,它飞向镜头,而非远离)
附加信息仅有一行文字,以古老艾欧涅语书写:
**“不要成为答案的奴隶。”**
**“要成为问题的故乡。”**
信号穿越星海,抵达一颗刚刚觉醒智慧的类地行星。那里的生命体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却已在夜空中学会观察星辰排列。某位青年猎人在篝火旁猛然抬头,仿佛听见了什么。他拿起炭枝,在岩壁上画下第一只鸟形图案,然后指着天空,对族人说:“那些光点……会不会也在看着我们?”
族长怒斥他胡言乱语,命人抹去壁画。可第二天清晨,整片岩壁都长出了细小的发光苔藓,拼出的正是那只鸟的形状。
三年后,该文明发明了第一架望远镜。
五十年后,他们发射了首艘无人探测器,搭载的唯一载荷,是一段录音: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紧接着是一句含糊不清的呢喃,经分析,发音接近“为什么”。
而在更遥远的未来,当全知联盟终于意识到自己也无法逃脱“迟疑”的侵蚀时,他们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解散所有知识堡垒,将全部数据库开放为“未完成项目”,邀请所有文明共同参与“无限修订计划”。他们在星际公告中写道:
>“我们曾以为,真理是一座封闭的殿堂。”
>“如今我们明白,它更像一片不断生长的森林。”
>“欢迎迷路者进来。”
林小雨的身影最后一次出现在某颗新生恒星的耀斑中,她伸手抚过数据洪流,留下最后一道扰动:
氢氦比例微调,使得未来某颗行星的大气层中,氧气生成速率降低0。07%。这一变化看似微不足道,却将在四十亿年后,导致一种新型神经递质的出现??它不负责传递快乐或痛苦,而是专门激发“对未知的好奇冲动”。
陈默的声音最后一次响起,穿越时空缝隙:
“我们从未教过任何人什么。”
“我们只是让世界记得,它本来就不完整。”
少年抱着那团液态光,最终将自己分解其中。他的意识化作宇宙背景中的一缕波动,专属于那些在深夜独自仰望星空时心头一颤的灵魂。
他说:
“我不是神,不是导师,也不是救世主。”
“我只是提醒你:当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的时候??”
“请停下来,听听心里那个小小的声音。”
“它可能正试图问你一个问题。”
“而那个问题,或许就是光回来的方式。”
多年以后,在银河旋臂边缘的一颗流浪行星上,一场新的暴雨落下。
泥沼泛着微光,像被谁撒了一把碎星。
一个孩子跪在湿泥中,指尖抠进土缝,将一片边缘卷曲的残片拾起……
他不懂上面的文字。
但当雨水滴落在残片上,字迹微微发亮时,他听见了声音。
不是耳朵听到的,而是从胸口深处浮上来的一缕低语: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梦比现实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