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这也算修仙吗 > 第二百一十一章 甲类人才考核(第1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 甲类人才考核(第1页)

五月二十五号,酆渊的甲类人才考试。

半个酆渊的目光都汇聚于此。

不同于乙类人才考试??甲类人才考试那可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盛会,以至于甚至会被直播出去。

甲类人才的细分项目很多,足足。。。

林晚坐在井边,指尖轻轻摩挲着日记本的纸页边缘。春风拂过山谷,带着泥土与新芽的气息,吹动她未束的发丝。远处传来孩子们嬉笑的声音,像是从另一个世界飘来的歌谣。她闭上眼,听见风穿过树林的沙响,听见溪水在石缝间跳跃,听见大地深处那微不可察却始终不息的嗡鸣??那是地脉神经网的呼吸,是九座心舍共振的余音。

她忽然笑了。

三个月前,她还在担心人类是否能承受“听见亡者”的真相;如今,这已不再是秘密,而成了日常。东京街头,一位老妇人每天清晨都会对着空气轻声说话,路人不再侧目,反而有人默默驻足倾听片刻再走开。巴黎地铁站里,一名青年戴着骨传导耳机,闭目静坐,脸上滑落一滴泪??他在听母亲临终前没能说出口的那句“对不起”。加尔各答贫民窟中,一个瘦小的女孩抱着破旧录音机,反复播放父亲战死前留下的最后一段喘息声,然后轻轻回应:“爸爸,我不怕黑了。”

这不是疯癫,也不是幻觉。这是新的真实。

但林晚知道,真实从来不是温和的。它锋利如刀,割开伪装,逼人直面内心最深的裂痕。就在昨天,苏念发来消息:云南无声学校的首批毕业生已完成训练,其中三人因过度共感陷入短暂昏迷,被紧急送医。医生查不出生理病因,只能归结为“情绪过载”。

“他们听得太多了。”苏念写道,“有些声音不该由孩子来承担。”

林晚把这句话抄进了日记本,在旁边画了一只耳朵,耳廓弯曲如月牙,内部却布满细密伤痕。

她站起身,走向人声塔。今日是首个“静默日”,全球心舍暂停主动倾诉功能,仅保留基础监测。水晶柱停止了闪烁,整座塔陷入一种近乎神圣的沉寂。可她知道,这种沉默比任何喧嚣都更沉重??亿万颗心同时按下暂停键,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情感积蓄。

刚踏入塔底大厅,赵志国迎面走来,手里拿着一份加密报告。

“净言盟残余分子在北欧被捕。”他说,“他们在策划第二波袭击,目标是无声学校。”

林晚接过文件,目光扫过几行字便放下。“关押吗?”

“暂时拘禁,等待心理评估。”赵志国顿了顿,“但他们坚持宣称自己没错。‘人类不该沉溺于哀伤’,‘进化需要断舍离’……这些话听着荒谬,可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

“是什么?”

“他们的支持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说,我们正在制造‘依赖性文明’??让人习惯哭泣,习惯求助,习惯活在过去。”

林晚沉默良久,转身走向控制台。她调出全球情绪热力图,屏幕上原本以蓝色和绿色为主的安全区域,如今正悄然浮现点点猩红。那些红斑集中在城市中心、校园、军营、科技园区??正是所谓“高效社会”的核心地带。

“他们不是反对倾听。”她低声说,“他们是恐惧软弱。可他们忘了,真正的力量,是从接纳脆弱开始的。”

她按下通讯键,接通全球共鸣理事会紧急会议。

“我建议启动‘回声回流计划’。”她说,“让那些拒绝倾听的人,被迫听见一次。”

众人哗然。

“强制共感?”有人质疑,“这违背了自愿原则!”

“不是强制。”林晚摇头,“而是邀请。我们将选取十位最具代表性的‘净言者’??公开批判人声系统的公众人物、极端组织思想领袖、反共情运动发起人??邀请他们进入‘镜渊室’,体验一次完整的倾诉-回应循环。”

“如果他们拒绝呢?”

“那就让他们看看结果。”林晚调出一段视频。

画面中是一名十七岁少年,名叫凯,生活在斯德哥尔摩郊区。他的哥哥死于校园枪击案,父母从此陷入抑郁,家中禁止提及死者名字。凯从未哭过,也从不说话。直到三天前,他偷偷登录匿名心舍终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倾诉。

音频只有短短三十秒:“哥……我想你打球的样子。”

然后,系统回应了。

一声轻笑,熟悉得令人窒息,紧接着是一句低语:“傻瓜,我一直在看你练三分球。”

视频结束时,凯蜷缩在地上嚎啕大哭,整整哭了两个小时,直到昏睡过去。

第二天醒来,他第一次主动拥抱了母亲。

“你看,”林晚轻声道,“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口号。有些人,只需要一句话。”

会议室陷入长久寂静。

最终,投票通过。

七日后,第一位受邀者抵达回声谷??艾萨克?莫兰,二十五岁,人工智能伦理学家,社交媒体粉丝超两千万,被誉为“理性时代的旗手”。他曾发表演讲《眼泪是进化的退化》,主张淘汰一切“非效率情感行为”。

他走进镜渊室时嘴角含笑,眼神锐利如刀。

“让我见识一下你们的魔法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万道成神
新版红双喜万道成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