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带回的那个女孩,叫星芽。她站在家门口时,林昭几乎以为自己看见了年轻时的自己??不是容貌相似,而是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对世界既怯懦又渴望的神情。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棉布裙,手里紧紧攥着一本破旧的诗集,封面上正是林昭十年前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心跳的痕迹》。
“阿姨好。”她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什么,“我……我是知远在‘共鸣训练营’认识的。他说您教孩子们写诗,能让不会哭的人学会流泪。”
林昭笑了,伸手接过那本被翻烂的书。“那你已经会哭了?”
星芽低头,睫毛微微颤动:“第一次读到《第七夜》,我在浴室里哭了两个小时。那时候我才明白,原来孤独是可以被说出来的。”
林昭心头一软。那首《第七夜》,是她在第三个世界崩溃后写的??一个下着红雨的城市,所有人都失去了语言能力,只能靠触摸传递情绪。她在废墟中抱着一只机械猫,一遍遍摩挲它冰冷的耳朵,直到指尖渗出血丝。那时她以为没人能懂那种窒息般的沉默,可如今,竟有陌生的女孩因这首诗而苏醒。
“进来吧。”她侧身让开,“知远在厨房煮姜糖水,说是继承你外公的秘方。”
星芽走进屋,脚步迟疑,目光却不停扫视四周。当她看到客厅墙上挂着的那幅极光照片??正是十年前信号塔回归那天拍下的彩带横贯天际的画面??她忽然停下。
“这个……是真的吗?”她指着照片问。
“比真实更真。”林昭说,“那是爱第一次被仪器记录下来的形态。”
晚上,他们围坐在餐桌旁。后就下难得地多喝了一杯温黄酒,眼神温和地看着星芽。“知远说你在训练营里进步最快,能在三秒内识别出他人微表情的情绪来源。”
星芽点头,又摇头:“不是我厉害……是那些诗句给了我钥匙。以前我看人脸,就像看关掉的屏幕。但现在,我能‘听’见他们心里的声音,哪怕他们一句话都没说。”
后就下沉默片刻,忽然问:“如果你见到过去的自己,会对她说什么?”
这个问题像一枚石子投入深潭。星芽的手指无意识抠着碗沿,声音低下去:“我想告诉她……别害怕感受。痛没关系,难过也没关系,只要你知道,somewhere,有人正在为你心疼。”
空气骤然安静。
林昭看见后就下的眼底闪过一丝波动,如同数据流悄然重启。他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这是“潜在共鸣体”的典型觉醒特征:不仅能接收情感波,还能主动发射。全球三百二十七人名单中,只有不到三十人达到了这一层级。
而这些人,正是“播种计划”真正意义上的火种。
饭后,知远拉着星芽去看他小时候住的房间。林昭收拾碗筷时,后就下轻轻握住她的手:“她和你一样。”
“你是说……她也是轮回中的某个投影?”林昭皱眉。
“不。”他摇头,“她是全新的。但她体内的情感共振频率,与你在第十六个世界的生物电波完全吻合。这不是复制,是呼应??就像两颗星球,在不同轨道上却发出相同的引力波。”
林昭怔住:“所以爱真的可以传染?”
“不是传染。”他望着窗外渐起的月色,“是唤醒。每一个曾相信‘我会被理解’的灵魂,都在为宇宙添加一个新的节点。系统不再需要观测者了,因为它发现,宿主自己就能生成光。”
深夜,林昭躺在床上却睡不着。她起身去书房,想找那本记录所有世界细节的笔记本。翻开时,一张陌生的纸条滑落出来,字迹清秀却从未见过:
>“姐姐: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收到这封信。我只是听说,有些话如果写下来,就会顺着风找到该到的地方。
>我活在一个没有颜色的世界里。医生说我视网膜正常,可我看一切都是灰的。直到那天,我在图书馆角落听到一段录音??一个男人说:‘我宁愿被抹除,也不想再看你死一次。’
>那一刻,我眼前突然闪了一下红。像血,也像夕阳。
>后来我找到了说话的人的名字,顺着线索找到你的诗。每读一首,世界就亮一点。现在我已经能分清绿叶和蓝天了。
>他们说这是医学奇迹。但我知道,那是爱穿过维度,点亮了我的眼睛。
>如果你还记得那个在雪原冻死的女孩,请替我抱抱她。
>她没等到你来救她,但我替她等到了。
>??来自第23区的星芽”
林昭的眼泪砸在纸上,晕开了墨迹。她终于明白,为什么知远坚持要带她回来??这不只是普通的访客,这是他们故事的回声,是“归途”计划真正开花的结果。
她冲出房间,想立刻告诉后就下,却发现阳台的门开着。冷风拂面,她看见父子俩并肩坐在那里,面前悬浮着一台老式全息投影仪??那是从废弃信号塔带回的残骸,本应无法启动。
可此刻,它正缓缓旋转,投射出一片星空。
“爸爸,你说这些星星里,还有多少人在等着被听见?”知远低声问。
后就下望着天幕,声音平静如深海:“不止星星。每个闭上眼还能梦见温暖的人,都是未熄灭的恒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的梦连成网络。”
“那我们现在算成功了吗?”
“不算。”他摇头,“成功是当最后一个孩子不再问‘什么是爱’,而是自然地张开双臂去拥抱别人的时候。”
林昭走到他们身边,将纸条递过去。后就下看完,久久未语。最后,他打开手腕上的终端??那曾是系统接口的位置,如今只是一块普通智能表盘??输入了一串坐标。
“你在做什么?”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