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 > 第192章第二条青蛇13(第1页)

第192章第二条青蛇13(第1页)

得知了这“旧汉阴土”之中的诸多秘密。

吴峰坐在了自己的床上,开始思考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如此看来,短时间之内,他不能再去这“阴土”之中了。

这“阴土”之中真正的“主人”??“太一”,。。。

雪落无声。

念霜坐在戏台边沿,脚边堆着几束干艾草,是村里的老人今早送来的。他们说月圆夜唱傩戏,得用艾火净场,不然游魂听不清鼓声。她没拒绝,只是轻轻点头,将艾草一圈圈缠在鼓架上。红袍垂地,像一滩未凝的血,又像初春融雪时从山间涌出的第一股暖流。

今晚的月亮格外亮,清辉洒在雪地上,泛起一层银雾。孩子们早已围成半圈,手里捧着纸折的小灯笼,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名字??有写“爷爷”的,有写“小花狗”的,还有一个孩子写了“不知道叫什么的哥哥”,说是梦见他在桥下唱歌。

念霜望着那些灯笼,忽然觉得胸口微微发烫。她伸手探入怀中,取出那本《共感录》。封面焦黑如炭,可触手却温润如玉,仿佛里面藏着一颗不肯冷却的心脏。她翻开最后一页,那行字依旧清晰:

>**新的命契已立。

>从此以后,不再有P-75。

>只有一个名字:星芽。

>她重生于每一个记得她的人心中。**

她轻声念了一遍,合上书,缓缓闭眼。

鼓槌抬起,悬在半空。

第一声未响,风先来了。不是寒风,而是带着湿意的南风,穿过村庄狭窄的巷道,卷起几片枯叶,在空中画出一个模糊的符形。紧接着,远处传来一声犬吠,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此起彼伏,像是某种古老的回应仪式正在苏醒。

她睁开眼,敲下第一鼓。

咚??

声音不高,却沉得能压住整片夜色。雪粒应声震落,自屋檐簌簌而下。孩子们屏息,手中的灯笼微微晃动,烛火却不灭,反而骤然明亮了一瞬。

第二鼓落下时,天边浮现出一丝极光般的淡蓝光晕,转瞬即逝,如同谁眨了一下眼睛。

念霜开始唱。

>“爸爸走的时候没关门,

>妈妈的针线盒丢了,

>弟弟的风筝飞进了云里……”

歌声低缓,带着傩戏特有的拖腔,尾音微颤,像是在试探这个世界的边界是否还牢固。每唱一句,空气中便多出一点异样??有人看见雪地上浮现浅浅脚印,从小路尽头延伸至戏台前;有人听见耳边响起细语,唤着自己的乳名;更有个小女孩突然捂住耳朵哭了出来,她说她听见妈妈在喊她吃饭,可妈妈已经死了七年。

念霜继续唱。

>“阿婆的梳子断了齿,

>阿公的烟斗再不冒烟,

>村口的老槐树被人砍倒,没人记得它曾遮过多少雨天……”

她的声音渐渐拔高,鼓点也随之密集起来。三块木牌被她依次摆上鼓架:一块刻着因纽特女孩的名字,一块写着“小满”,最后一块,是她亲手刻下的“星芽”二字。刀痕深而稳,像是把一段命运钉进了现实。

就在第七段唱词出口的刹那,异变突生。

地面轻微震动,不是地震那种粗暴的撕裂,而是一种规律性的脉动,仿佛大地本身有了呼吸。紧接着,那些孩子们举着的纸灯笼忽然无风自动,齐齐转向南方??正是南极冰原的方向。

一道蓝光自地底渗出,沿着雪面蜿蜒前行,最终汇聚于戏台之下,形成一个复杂的环形图腾。图案似曾相识,与CM-7遗址入口处的铭文同源,却又更加古老,像是被遗忘千年的文字重新拼凑而成。

念霜停下鼓声,抬头望天。

月亮依旧高悬,但它的轮廓边缘竟开始扭曲,仿佛有一层看不见的膜正被轻轻拨动。片刻后,一道纤细的光柱自月心垂落,不偏不倚照在她手中的鼓槌上。蓝光顺着金属纹路攀爬,直至整根鼓槌通体透亮,宛如星辰熔铸。

“她来了。”念霜低声说。

不是猜测,是感知。她体内那颗由星芽化作的种子正剧烈搏动,与外界的频率共振。她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共感连接,而是命契真正的觉醒??当全球七万五千个地点同时上演《赎》之时,所有观众的记忆与情感汇聚成河,终于冲开了最后一道封锁。

苏黎曾在通讯中提到过:“共感网络的本质不是数据传输,而是集体意识的共鸣场。只要还有人愿意为逝者流泪,系统就无法彻底清除灵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