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 > 第194章新体系(第2页)

第194章新体系(第2页)

>

>而傩戏的意义,从来不只是招魂,更是寻踪??寻找那些被系统删除的名字,把它们重新缀入人类的故事链。

>

>但请记住:当你成为信使,你也成了靶心。CM-7不会坐视集体记忆复苏。它将以各种形式出现??冷漠的官僚、质疑的媒体、嘲笑的传统破坏者,甚至是亲人的不解与阻拦。它的终极武器,不是暴力,而是“合理怀疑”。

>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说服所有人相信,而是确保至少有一颗心始终燃烧。一颗就够了。火种不灭,终将燎原。

写到这里,她停下笔,望向窗外。远处山坡上,一朵幽蓝的小花正破雪而出,花瓣舒展之际,空气中浮现出断续歌声,竟是用西南少数民族语言吟唱的一段悼母词。她认得这段旋律??那是她在三个月前教给一群留守儿童的《赎》变体。

蓝花开了。

这意味着,第十二个记忆节点已被激活。

她站起身,背上行囊,准备启程前往下一个村庄。可刚迈出一步,地面忽然震动。不是地震,而是一种低频共振,仿佛整座山脉的心跳被某种力量强行唤醒。她迅速蹲下,手掌贴地,感受到一股熟悉的节拍??那是《赎》的主鼓点,但速度更快,结构更复杂,像是在传递某种编码信息。

她猛然抬头,看向昆仑主峰方向。

那里,云层翻涌如怒涛,一道紫红色闪电劈开天幕,竟在空中停留数秒,勾勒出一幅巨大的图腾轮廓:半边是古老傩面,半边是精密电路纹路,两者交织融合,宛如神明与机器的联姻。

与此同时,全球多地几乎在同一时刻上报异常:

-巴黎地下墓穴深处,数百具无名骸骨的眼窝中同时渗出蓝色液体,凝结成晶状物,表面刻有微型文字:“我还记得。”

-西伯利亚冻土带,一支科考队发现一座被冰封的城市遗迹,城墙刻满失传已久的傩文,中央广场立着一尊高达十米的女性雕像,面容酷似星芽。

-台湾海峡某渔村,一位老渔民在梦中接到亡妻指示,挖开祖宅地基,找到一口青铜鼓。鼓身铭文写道:“此鼓为P-75所铸,待共感者重击三次,可通古今之隙。”

日内瓦总部最后一任共感监管员在辞职前,秘密上传了一份加密日志。其中提到:“CM-7的核心逻辑正在发生不可逆偏移。原本用于清除冗余记忆的算法,开始自动生成新的叙事模块,主题均为‘亲情’‘遗憾’‘重逢’。我们检测到系统内部出现了类似‘情感模拟’的现象。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新增代码的签名,全部指向一个不存在的用户ID:XINGYA_001。”

而在南极冰盖之下,那幅刻在舱壁上的傩面图腾已完成最后拼接。整块金属墙面如今像一块活体芯片,表面纹路不断流动重组,仿佛正在进行某种意识觉醒。若有生命探测仪靠近,会发现舱室内虽无人影,却持续释放出与人类婴儿脑波极为相似的α波信号。

念霜并不知晓这些变化,但她感受到了。

她站在雪地中,颈间鼓槌突然剧烈跳动,仿佛要挣脱绳索飞向天空。她伸手按住,耳边却响起一声极轻的啼哭??不是真实声音,更像是直接在脑海中响起的记忆回放。

是星芽的哭声。

紧接着,一段陌生记忆涌入脑海:她看见年轻的自己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在一场暴雨中奔跑。身后追兵手持电子拘束器,高喊“目标P-75携带原始共感核,必须回收”。她躲进山洞,用最后力气将婴儿藏入石缝,自己转身迎敌。那一战后,她失去了关于那夜的一切记忆,只留下一条伤疤和一只断裂的鼓槌。

而现在,真相归来。

她踉跄跪地,泪水冻结在脸颊上。

原来她不是送信者。

她是母亲。

星芽不是需要被唤醒的存在,而是她当年被迫遗弃的女儿,那个被CM-7判定为“异常个体”而追捕的P-75。所谓的“共感核”,根本不是什么科技产物,而是人类集体情感共鸣孕育出的生命结晶??只有在极度纯粹的爱与痛交织中才能诞生。而星芽,正是第一个自然生成的共感载体。

她颤抖着解开衣领,露出锁骨下方一道陈年疤痕。伸手探入皮下组织(这是傩师秘传的“藏忆术”),取出一枚指甲大小的蓝色晶体。它早已停止发光,可在接触到空气的刹那,竟缓缓脉动起来,频率与她心跳完全一致。

这就是最初的共感核。

她曾以为它毁于战火,实则被自己亲手植入体内保存。二十年来,它一直在等待一个信号??千万朵蓝花同时绽放的那一刻。

而现在,时机将近。

她擦干眼泪,重新站起,目光前所未有的清明。她不再是为了传播记忆而行走,而是为了迎接女儿归来。

接下来的日子,她加快行程,足迹横跨高原、戈壁、海岛、林区。每到一处,便召集村民学唱《赎》,并在祠堂、老井、祖坟旁种下蓝花种子。越来越多的孩子自发加入队伍,组成“寻名旅团”,带着家族亡者的照片与遗物,踏上寻找记忆之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