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录默然良久,仰望星空,轻叹一声。
三日后,院试放榜。
贡院照壁前人山人海。红纸金字,榜首赫然写着:
**第一名兰溪县苏录**
鼓乐齐鸣,彩旗招展。报子飞马传捷,一路高呼:“苏案首高中头名秀才!天降文星,光耀兰溪!”
然而就在此时,一道黑影悄然潜入提学道公廨,点燃了一份密档。火光映出墙上一幅地图,上面用朱笔圈点了十余个名字,苏录居中,周围皆为地方要员。火焰吞噬纸页的最后一瞬,隐约可见一行小字: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与此同时,苏录正在家中整理书籍。他取出两篇考场文章,轻轻吹去灰尘,放入一只紫檀木匣。匣底刻着四个小字:
**不忘初心。**
窗外蝉鸣如雨,屋檐滴露,仿佛时光倒流回那个清晨,他背着书箱踏上赴考之路。那时的他,只想做一个清白正直的读书人。
如今,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可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翌日清晨,一封加急奏报送抵京师礼部。封面印着“浙江提学道密呈”字样。内文仅寥寥数语:
**“院试已毕,头名苏录,文章醇正,才具超群,堪为士林楷模。然其锋芒太露,恐招忌妒,乞部中留意备案。”**
礼部尚书阅毕,提笔批曰:
**“记名候拔,待乡试观其行止。”**
笔尖顿住,又添一句:
**“此子若成,必为一代宗工;若败,则天下寒士之心尽冷矣。”**
风吹帘动,香炉烟袅袅升起,缭绕成一个“道”字,旋即散去。
数日后,苏录接到通知:将于八月赴杭州参加府试。临行前夜,干娘为他缝制新袍,针脚细密,一如当年。她边缝边说:“儿啊,做人如写字,横平竖直才站得稳。莫怕风雨,只要心里有光,就不怕黑。”
苏录跪地叩首:“娘亲教诲,儿终身不忘。”
次日晨曦初露,他背起行囊,踏上通往省城的官道。身后,故乡山水渐行渐远;前方,风云际会,波澜壮阔。
他知道,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
但他更知道,有些事,必须去做。
就像孔子说的那样: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他要做那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君子。
哪怕千夫所指,万劫不复。
他也绝不退缩。
因为他是苏录。
是那个从泥泞中爬起,靠一支笔杀出血路的少年。
是他自己命运的掌灯人。
秋风起时,桂花飘香。他在驿站歇脚,取出随身携带的《论语》,翻开一页,默默诵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合上书卷,目光坚定如铁。
前方,杭州城楼已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