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状元郎 > 第三百章 迎宾(第2页)

第三百章 迎宾(第2页)

“名单在哪?”

“已被焚毁。但我记得几个名字??湖州训导张某、绍兴推官李某、宁波海防同知王某……全是近年提拔的清流官员。”

苏录沉默良久。这不是简单的舞弊案,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清洗。有人想借科场风波,掀起一场波及全省的大狱,清除异己,重塑权力格局。而自己,不过是他们选中的祭品。

“你冒死前来通风报信,不怕再被追杀?”

“怕。”陈文?低头,“但我这一生,从未被人当人看。唯有您,在公堂之上问我‘你可识字’,问我‘可读全文’。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还是个人。所以哪怕死,我也要把话说完。”

苏录取出十两银子塞入他手:“拿着,连夜离开杭州,往西南去,莫回头。”

“您呢?”

“我留下。”苏录目光如炬,“有些事,必须有人做。有些人,必须有人挡。”

陈文?含泪而去。苏录返屋闭门,取出纸笔,将方才所闻一一记录,密封入函。他又写下三封密信:一封致钟钧承,提醒提防政敌反扑;一封托付干娘保管,若自己遭遇不测,交予巡抚幕僚;最后一封,则寄往京师礼部尚书府,附上那张曾救他性命的素笺复印件。

他知道,此举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但他更清楚,若此时退缩,不仅是辜负自己十年寒窗,更是背叛所有像陈文?这样卑微却仍有良知的人。

府试当日,天降细雨。贡院内外香车宝马云集,达官显贵子弟络绎不绝。苏录一身青布直裰,缓步入场,引得不少人侧目。有人嗤笑:“这就是那个被揭发抄袭的苏录?”也有人低声议论:“听说巡抚大人亲自下令保护此人,莫非真是天子门生胚子?”

他不予理会,寻到号舍安坐。雨水顺着茅檐滴落,打湿了脚边砖石。云板响罢,试题揭晓??果然正是那三道题。

他深吸一口气,研墨提笔,先作《君子不重则不威》。破题即定:“重者,德之基也;威者,人之敬也。不重而求威,犹朽栋承大厦,未有不倾者也。”此句既应自身处境,亦暗讽那些轻浮躁进、结党营私之徒。

次作《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他以治水喻治民,强调“顺其性而不违其情,导之以善而不强之以令”,并引用孟子“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警示执政者不可恃权凌弱。

最难者,终是《慎独》。

烛火摇曳,雨声淅沥。他凝神静气,笔锋微顿,终落下一字一句:

>“世人之所畏者,显迹也;而君子之所惧者,隐心也。室中无人,而履声自警;暗处无灯,而念头不敢妄生。故曰:慎独者,非避人耳目,实畏己良心。今有伪善之徒,朝诵圣贤,暮行贪鄙;面称忠信,背构阴谋。彼岂不知天理昭昭?实乃欺心已久,遂不复畏耳。呜呼!使天下皆能慎其独,则谗夫无所施其巧,奸佞无所售其术,而太平可期矣。”

写毕搁笔,东方既白。他通宵未眠,却精神清明。誊录官来收卷时,见其字迹端庄稳健,无一丝颤抖,不禁赞道:“此卷有浩然之气。”

三日之后,放榜之晨。

苏录立于人群之外,静观照壁。鼓声三响,红纸揭开,榜首赫然在目:

**第一名兰溪县苏录**

欢呼声四起,报捷之声穿街过巷。有人高呼:“两届案首,浙江百年未有!”也有人叹服:“三场文章,篇篇老吏断狱,义理精深!”

然而就在此刻,一名锦衣卫校尉疾步上前,手持金牌,朗声道:“奉都察院令,提学道钟钧承涉嫌科场舞弊,即刻革职查办!所有经其录取之生员,答卷重审!”

全场哗然。

苏录眉头紧锁,正欲上前理论,却被两名差役拦住:“苏录听令:尔等答卷暂扣,不得离杭,等候复核!”

他冷眼环视,只见人群中闪过几道熟悉身影??有那日府衙宴席上冷笑之人,有按察司某书吏,更有几名身着便服却不似寻常百姓的男子。他们彼此交换眼神,嘴角微扬。

原来如此。

这是连环局。先借陈文?之口放出风声,诱他反应;再让他写下密信,追踪投递路线;最后以“涉案关联”为由,一举扳倒钟钧承,顺藤摸瓜清算整个清流体系。而自己,正是那根引火的线。

当晚,文渊驿被围。数十名差役以“协查科场案”为名,搜走苏录全部行李,连干娘所缝新袍也被撕开检查夹层。他在庭院中独立良久,忽闻墙外有人低语:

“苏公子,我们是巡抚大人的人。钟大人已被押往南京,但他在离杭前留下一道密令:若局势危急,可启用‘青鸾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