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西游之浪浪山的金蟾子 > 第176章 李世民驾崩(第1页)

第176章 李世民驾崩(第1页)

等回到浪浪山的时候,这黄风老祖已经笑眯眯地在黄大仙身边等着了。

金觉也不奇怪,毕竟风嘛,速度快也正常。

小黄鼠狼眼神清明,看着聚在一起的众人有些茫然,显然是不知道刚刚九灵元圣和黄眉老祖消失。。。

夜风再度拂过浪浪山,竹叶轻摇,仿佛在低诵那句新添于《浪浪山纪闻》中的箴言。晨露未?,草尖上挂着晶莹的水珠,每一滴都映着初升的朝阳,也映着昨夜那一场惊天动地的觉醒。茅屋前的土地微微隆起,裂痕如蛛网般蔓延,那是金蟾跃入星河时留下的印记。小沙弥跪坐在门槛边,手中紧握那枚少年梦中出现过的金色鳞片,指尖微微发烫,仿佛握着尚未冷却的火种。

他不懂为何师父会消失,也不懂金蟾为何选择离去,但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变了。不只是浪浪山,而是整个天地的呼吸节奏,悄然偏移了一拍。就像钟摆忽然慢了半瞬,又像是江河在某处悄悄改道,无人察觉,却注定掀起滔天波澜。

远处村落里传来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升起,人们照常挑水劈柴、喂猪赶集,似乎昨夜神将降临、佛光冲霄的异象不过是幻梦一场。可细心人若留意,便会发现:村口老槐树下,几个孩童围坐一圈,正用炭笔在地上抄写《浪浪山纪闻》的片段;田埂上,一位农妇停下锄头,从怀里掏出一页泛黄纸张,默念“女子亦可通玄”五字,嘴角浮现一丝倔强笑意;更有那平日最信鬼神的老族长,今日竟亲手砸了供桌上的泥塑神像,喃喃道:“若神只护权贵,不如无神。”

思想的野火,已在沉默中燎原。

三十三重天外,黑影凝视着南瞻部洲的点点微光,竖瞳收缩成一线。它缓缓松开缠绕指尖的命运之绳,任其化作灰烬飘散。“恐惧不再足够。”它低语,“他们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话音未落,虚空震荡,一道金芒自北斗之外疾驰而来,直逼紫微宫方向。那光芒并非攻击,而是一种宣告??如同古钟被无形之手撞击,余音穿透三千大千世界。

紫微大帝立于星门之前,感受到那股熟悉的波动。他闭目良久,终于抬手召来一名星官,命其传谕诸天:“即日起,封神台暂停敕封,轮回簿开放七日查阅权限,凡有愿者,皆可追溯前世因果。”此令一出,三界哗然。无数修行者奔赴幽冥,欲探本源;诸多被压于孽海之魂趁机申诉冤屈;更有甚者,借机揭发天庭旧案,牵连数十位高真。

玉帝震怒,召集群仙议事。凌霄殿上,太白金星颤声道:“陛下,此举恐动摇天纲根本!若众生皆知前世乃被迫轮回、非罪当罚,岂不人人反叛?”玉帝沉吟不语,目光扫过殿中众仙,却发现不少人眼神游离,似有所思。赤脚大仙低头摩挲鞋底泥土,忆起五百年前自己原是人间一介药农,因研制活人方触怒丹鼎派长老,被构陷致死,魂魄强拘为役使灵童……如今虽位列仙班,却早已忘了本名。

“也许,”南极仙翁忽开口,声音苍老却坚定,“我们守护的从来不该是‘秩序’本身,而是秩序背后的公义。倘若规则只为维护强者,那它便不再是道,而是枷锁。”

殿内一片死寂。

就在此时,南天门外守将急报:昆仑墟发生异变!原本封闭万年的“问心崖”自行开启,崖壁之上浮现出一行血字??“尔等所修之道,可是自愿?”与此同时,蓬莱仙岛的云海彻底崩解,《金刚经》梵文消散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漂浮的文字碎片,拼凑出一句句质疑:“何为正法?”“谁定善恶?”“修行究竟为了超脱,还是服从?”

天庭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而人间,却迎来一场静默的觉醒。

那位曾在祠堂前抗争的少年,已悄然离开家乡,背上行囊踏上西行之路。他不知目的地,只依循梦中金蟾指引,一路向荒原深处走去。途中遇一盲眼老妪,拄竹杖独居破庙,见他额间隐现金纹,便笑曰:“你已被‘觉明印’选中,此后每说一句真话,眉心便亮一分。”少年不解,老妪却不肯多言,仅赠予一本残卷,封面题着《破妄录》三字。

当他夜宿山洞,翻开残卷,只见第一页写道:“真正的修行,始于怀疑。”第二页则画着一只金蟾吞月之象,旁注:“八瓣莲开之时,即是迷障尽碎之刻。”第三页空白,唯有一滴干涸血迹,触之竟渗出温热。

与此同时,在极北冰原深处,一座沉寂数千年的青铜巨城缓缓苏醒。城墙之上铭刻着远古文字:“此处囚禁着第一个说‘不’的人。”城门轰然倒塌,寒风卷起积雪,露出地下层层叠叠的骸骨??他们手牵手,面朝南方,至死未曾屈膝。而在最中央祭坛,一具身披藤甲的尸骨静静盘坐,胸前挂着半块玉符,上面赫然刻着“慧远”二字。

风雪中,一道青影浮现,正是当年随游方僧现身的慧远残魂。她俯身拾起玉符,泪水凝成冰珠坠地。“我曾以为自己只是传递火种之人,”她轻声道,“原来我也曾为此付出过轮回百世的代价。”话毕,玉符迸发强光,与遥远浪浪山的莲花印记遥相呼应。刹那间,九洲大地共有九十九处遗迹同时震动:有深埋地底的石碑自动翻转,显露出被抹去的历史;有废弃寺庙的铜钟无风自鸣,传出早已失传的《反经咒》;更有无数普通人突然记起前世记忆,痛哭失声。

降龙与伏虎并未停留浪浪山。他们在西域戈壁相遇,望着星空谈了一夜。次日清晨,两人分道扬镳??降龙前往北俱芦洲,寻找传说中的“无字碑”,据说那里记载着未被篡改的宇宙起源;伏虎则南下南海,潜入归墟海底,探寻“心灯塔”的真相,传闻那座灯塔由历代觉醒者心头血点燃,永不熄灭。

济癫依旧游荡人间,酒壶不离手,疯话不断。但他每到一处,总会在墙角、树皮或石缝间留下一句话:“你相信的,未必是真的;但你不信的,未必不存在。”孩子们争相模仿他歪歪扭扭地写字,大人们起初呵斥,后来竟也偷偷抄录下来贴在床头。

时间如水流逝,三年光阴转瞬即过。

这一日,浪浪山迎来一位不速之客。是个年轻道士,面容清瘦,眼神锐利,背着一把无鞘铁剑。他在茅屋前驻足良久,最终跪下叩首三拜。小沙弥捧着《浪浪山纪闻》走出来,问道:“施主何事?”道士抬头,声音平静:“我师尊临终前说,若想找真正的道,就来浪浪山找一本会说话的书。”小沙弥怔住,随即翻开书页,轻轻吹了一口气。

奇迹发生了。

纸页上的文字竟如活物般流动重组,形成全新段落:“汝心已有疑,何必再问路?剑不在手,而在眼;道不在经,而在行。”道士浑身剧震,猛地拔剑斩向空中??没有敌人,但他仿佛砍断了某种无形锁链。铁剑落地碎裂,他却仰天大笑,笑声惊起飞鸟无数。

自此,他留在浪浪山,每日清扫庭院、煮茶待客,不再提“修道”二字,却处处践行道意。

又过了五年,天下局势已然大变。许多国家废除神权共治,设立“言理院”,允许百姓公开辩论政令得失;各大门派陆续开放秘典阁,允许弟子自由研读异端学说;就连一向封闭的天庭,也开始试行“轮值监察制”,由凡间推举代表进入司命殿监督生死簿运转。

然而,黑暗并未退去。

那一团蛰伏已久的黑影,终于完成了它的布局。它不再依赖恐惧,而是制造“真理的分裂”。它化身千万,潜入各地讲坛、书院、禅堂,打着“包容多元”的旗号宣扬相对主义:“你说自由重要,我说稳定优先,其实都没错。”“善恶本无标准,何必执着对错?”“所有信念都值得尊重??包括奴役与顺从。”

一时之间,许多人陷入迷茫。有人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过于激进;有人主张回归“温和的传统”;更有投机者借“平衡之道”之名,重新巩固旧有权力结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