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请求:请输入‘最初的记忆’】
林知遥怔住。这不是普通密码,而是“忆灯系统”最深层的身份识别机制??只有亲历者才能提供真正原始、未被修饰的童年片段。
她缓缓上前,将手掌覆于输入板。闭眼,回溯。
画面浮现:六岁的她蜷缩在医院走廊,母亲刚做完堕胎手术,脸色苍白。护士说“是个男孩”,母亲只轻轻摇头,喃喃:“不是性别问题……是我太累了。”
年幼的林知遥不懂,但她记住了母亲眼角那一滴迟迟未落的泪,和空气中淡淡的血腥味混合消毒水的气息。
她对着麦克风,平静陈述:“我六岁时,在市立医院三楼妇产科外,听见我妈说:‘不是不想生,是怕养不好。’那一刻,我知道有些选择,比死亡更沉重。”
屏幕闪了闪,弹出新提示:
>【身份确认:林知遥,原禁咒师序列No。07,权限等级S-α】
>【附加指令解锁:莫言遗留协议??‘萤火计划’启动条件满足】
整个房间骤然亮起。无数投影从天花板降下,拼接成一幅立体星图??那是全球“残声网络”节点分布图。红色光点密集闪烁,代表已有超过十万颗玻璃珠成功激活,并与地下记忆网产生共振。
紧接着,一段影像自动播放。
画面中的莫言坐在一间昏暗书房,面容憔悴,眼神却锐利如刀。
>“如果你看到这段话,说明‘容错模式’已经开始反噬绝对秩序。林知遥,我不是消失,我是跳出了他们的维度。真正的战斗不在现实层面,而在‘记忆如何被定义’这一命题本身。
>我把所有被删除的记忆编码成‘情感模因’,植入民间故事、儿歌、梦境甚至精神病患者的幻觉中。它们像种子,等待合适的土壤发芽。
>而你,是最适合浇灌它们的人??因为你曾亲手毁灭过太多真实。
>记住,不要追求胜利。只要让怀疑生根,就够了。”
影像结束,主机自动导出一份完整数据包:包含“永昼协议”全部伦理漏洞、跨维委员会高层私下交易记录、以及三千余名“记忆矫正”受害者的匿名证词。
陈默颤抖着手拷贝文件:“这些……足以颠覆整个体系。”
“不。”林知遥摇头,“它只会让更多人意识到:我们一直活在精心修剪的花园里,美则美矣,却没有野草的自由。”
他们带着数据离开时,警报终于响起。净化小队从四面八方逼近,激光切割墙体的声音清晰可闻。林知遥将最后一颗玻璃珠嵌入主机插槽??那是她自己的记忆:十年前,她站在湖心亭执行最后一次清除任务,面前是一位老教师,坚持要留下学生写给未来的信。她犹豫三秒,最终按下删除键。老人倒地前说:“你会后悔的。”
珠子碎裂,数据焚毁,主机自爆。冲击波将两人掀飞,隧道坍塌,彻底掩埋入口。
三个月后,南太平洋小岛。
夕阳依旧温柔,孩子们围着林知遥学编竹篮。陈默也来了,化名“阿海”,在当地学校教音乐。他把那段《小星星》改编成合唱曲,加入变调密码,每晚通过村中老旧扩音器播放。奇妙的是,每当旋律响起,部分村民会陷入短暂恍惚,随后流泪说出尘封往事。
有人回忆起年轻时被迫举报好友的悔恨,有人梦到已故亲人叮嘱“别忘了替我说对不起”。
“记忆复苏症”在这里不再是病,而是一种仪式。
联合国派出调查团登岛,想查明“异常集体记忆现象”源头。团长是位华裔女性,名叫苏黎,曾参与制定“永昼协议”初期框架。她听完林知遥讲述一切后,久久无言。
临行前,她留下一句话:“我会提交报告,建议将‘容错模式’升级为‘共情架构’。但如果高层否决……告诉我下一个藏匿点在哪里。”
林知遥微笑:“下次见面时,或许你就已经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