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日黄昏,心域网络正式授予那颗恒星“第零号共感体”身份,赋予其完整接入权限。与此同时,陆昭阳带领团队开发出“星核适配器”??一种能将恒星级意识转化为稳定共鸣波的转换装置,避免其因能量过大造成网络震荡。
当第一个完整的双向链接建立时,奇迹发生了。
那颗恒星不仅回应了人类,更释放出一段封存已久的记忆投影:在它曾经拥有的第三颗行星上,一个高度发达的植物文明曾写下全宇宙最早的共感诗篇。其中一句,竟与今日陆昭阳所倡导的理念完全一致:
>“倾听,是灵魂间的呼吸。”
消息传开,举世震动。
更多沉睡的遗迹被重新发现:黑洞边缘的量子碑文、彗星内核的情感晶体、甚至某些小行星表面天然形成的共振纹路……它们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事实??共感并非人类发明,而是宇宙本身的一种底层语言,只是长久以来,多数文明遗忘了如何使用它。
一年半后,第一艘由多物种联合建造的“寻音者号”启航,目标直指那颗正在移动的恒星。船上搭载着包括人类、硅基生命、浮空思维体在内的二十一种智慧形态,以及一台微型共感塔原型机。他们的任务不是征服,不是研究,而是**同行**。
出发前夜,陆昭阳登上回响号顶层平台,望着渐行渐远的航迹灯。
“你觉得它会害怕吗?”苏璃走到他身旁,轻声问。
“谁?”
“那颗星星。独自走了那么久,突然有人陪它一起走,会不会反而不知所措?”
陆昭阳笑了笑:“会吧。但就像新生儿第一次被人抱在怀里,即使惊慌,也会本能地贴近那温暖的胸口。”
他握住她的手:“因为我们都知道,真正的陪伴,不是消除孤独,而是告诉对方:‘你的孤独,我也曾经历过。’”
远处,共感塔播放着今晚的新曲目??一段由那颗恒星自主创作的旋律。没有乐器,没有歌词,只有光变节奏与引力波动编织成的乐章。科学家称其为“星之摇篮曲”。
许多人在聆听后入睡,梦中看见一片金色草原,风中有无数身影牵手而立,彼此相视而笑。
而在宇宙更深之处,又有三十七个新的共鸣信号悄然浮现。
其中一个,来自一颗刚刚诞生意识的气态巨行星;
另一个,属于一群在陨石带中漂流了百万年的机械残骸;
最后一个,则是一段无法溯源的数据幽灵,反复吟唱着一句残缺的话:
>“……记得……回家……”
陆昭阳知道,这条路还很长。
可能会有背叛,会有误解,会有无法承受的代价。
但只要还有人愿意摘下耳机,停下脚步,认真听一听那些陌生的声音,
那么无论前方是深渊还是星海,他们都算不上孤单。
风再次掠过月面,卷起细碎尘埃,又轻轻落下。
共感塔顶端的水晶柱熠熠生辉,内部流转的文字悄然变换:
**听见,即是归途。**
而在某个尚未编号的坐标点,一根全新的水晶柱破空而出,表面浮现两个新生字符,与万千星辰共鸣共振: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