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 > 440460(第22页)

440460(第22页)

这些朝臣肯定都会在背地里猜测这是谁的意思,大多数都只会认为是皇上的意思,是皇上让太子爷这么说的。

“他们说我好战。”李礽委屈,“还说我好大喜功。”

康熙哈哈笑着,难得看到保成吃瘪的样子,他道:“没事,朕已经做了准备。”

李礽好奇,但无论他如何试探,康熙都没有说准备是什么。

知道过了几天,乾清宫的事情不胫而走,大家都知道太子爷舌战群儒一力支持战争。

与太子爷同一阵线的人……我们在故事里都隐身了是吧?

且,国库财力不支,太子爷愿意捐出自己的财产,就为了保护沿海的渔民。

这个故事真假掺着,让人摸不清楚到底哪点是真的,但无论如何,老百姓们对这个故事很买账,认为太子爷爱民如子,一心为百姓着想。

事情传到沿海地区,更是引发了热议,大家对太子爷的事迹都很熟悉,支持废除迁海令、恢复海上贸易、发展经济特区、驱逐骚扰贸易的小岛人……桩桩件件都是有利于民的事情。

在小岛人追逐渔船的时候,比起被追逐,他们害怕朝廷会放弃沿海地区,再来一次迁海令,那恐怕会要了这些人的性命。

尤其是走海上贸易的商人们,没想到小岛人这么快去而复返,一方面他们害怕小岛人的掠劫,一方面又害怕朝廷禁止下海。

尤其是朝廷对于琉球的请愿没有立刻同意的时候,沿海之人心里就更慌了,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收拾家产,趁早外逃。

但总有些走不了的人只能留在原处,等待命运的降临。

如今太子爷出面,甚至说要用自己的财产来打这场战争,无异于让百姓们恐慌的心多了点安慰,知道朝廷还愿意保护自己。

于是沿海岸地区一片沸腾,甚至出现许多自行捐赠的情况,百姓们涌入当地县衙,有钱出钱,有粮食出粮食,闹闹腾腾。

这事儿传到京城的时候,军队已经出征,领军之人正是施琅,之前,他受到猜忌,康熙并未将人留在台湾,而是放在福州训练水师。

之前,胤褆就是跟着他在军中历练,永绶也跟着一起,将他的战术总结出来,编纂在册。

沿海百姓的“热情”在朝廷引发了热议,连李礽也被震惊了一把,在京城他也收到了一些捐赠,比如第一个站在他这边的石清韵,还有荣宪,以及后宫其他的人,哈哈珠子们也跟着捐了款,还有一些百姓、朝臣。

但沿海百姓的却不一样,他们除了对李礽故事的感动,还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蝼蚁尚且偷生。

感动之余,李礽也没忘记让人把百姓捐赠的东西退回去,京城之人的捐赠都没有收,又怎么会要百姓的东西呢。

第451章噶尔丹

虽然大话说出去了,但东西两线同时开战,对于国库来说,还是有点吃力。

原先商贸带来的一点积蓄几乎是消耗殆尽,且战争带来的失序,也阻碍了商贸的发展,税收也降了不少。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至少李礽以没钱再次拒绝了选秀,山河未定,如何能儿女情长?

而且,因为没钱,朝廷的气氛紧绷,大家都很有眼力劲儿没有挑着这时候闹事儿,不然惹恼了皇上,可真是万劫不复。

好在,两处的战场带来的消息都是好的。

西边,噶尔丹的大妃死在清军手上后,士兵们心中生出些胆怯,加上蒙古先前迁移避战,未让噶尔丹的军队获得足够的补给,军心动摇。

反观清军这边却因为强援的到来,军心大振,加上战术周全,对付起噶尔丹的“驼城”丝毫不惧。

双方正面对敌三次,次次都是清军获胜,噶尔丹反倒是损失惨重,原先的两万精兵,到现在只剩下一万二左右,让胡狼之众心里萌生了退意。

如何脱身?

噶尔丹自知清军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于是耍了个花招,他一边派人去清军的中账求和,一边收拾行囊准备跑路。

按照他的想法,清军此时连胜,内心恐怕是志得意满,知道自己来求和,定然更加得意,同时也会放松警惕。

而他,就趁着这个时候,快马加鞭回到科布多,休养生息,等到日后再卷土重来。

事实上,他这算计人心的法子挺好使,至少历史上就成功了一次,但正因为如此,李礽也知道这个花招,他知道了,就等于永绶知道了。

于是,当噶尔丹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离开的时候,事实上他步入的是清军的埋伏圈,迎接他们是大炮与火枪。

这场战事从早上打到了晚上,鲜血浸透了整片草地,噶尔丹的大军都折在这场战争里,最后只剩下了三四百人突围成功。

若说之前的噶尔丹还怀着东山再起的心思,此时,他便一心逃回自己的地盘,龟缩在其中。

但,天不遂人愿。

噶尔丹进入蒙古的腹地太深,又一路烧杀抢掠,与诸联盟成为仇敌。

如今他变成了落水狗,立马被这些人围追堵截,领头便是班迪带领的队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黄泉摆渡人
老鸡吃蘑菇黄泉摆渡人
...
狐狸的美男图鉴
懒癌晚期的柚狐狸的美男图鉴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