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罢,这回来就是让他被收拾的。
*
奉符县,天子行辕。
按照礼部的安排,封禅后不久就是禅位大典,而即将登上权力最高点的赵昕最近却郁郁寡欢,导致整个东宫气氛都很压抑。
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们的殿下是在为京中传来范相沉疴难起的消息而不开心,但生死有命,范相之疾又是身体衰老必然之果,即便用上了折医士的新方子,也不过是拖时间罢了。
况且于范相而言,在生前能听到本朝成功灭夏的好消息已经十足慰藉,可以含笑九泉。
但殿下就是不开心,连折医士都劝不动,他们还能怎么办嘛!
饶是赵克坚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好人,但在堂弟死道友不死贫道,连着翘了三天班之后,也受不了赵昕身上透出的低气压,直接找到了晏几道,开门见山说道:「叔原,你打小就主意多,赶紧的,想想办法,让殿下开怀点。」
也就是打不过,不然晏几道是真能砍上赵克坚这个倒霉同窗几刀。
他要是能哄得殿下开心,至于一直躲在这整理文献吗!
大概是坏事不能说,一说就会灵的朴素说法展现威力,晏几道这还没想好该怎么把赵克坚给糊弄走呢,陈怀庆就来了。
「晏侍读,殿下让你换一身衣裳,随从出行辕。」
赵昕打小就不老实待着,如今连前线都偷着跑过了,所以晏几道也极其自然地接受了这
一安排,顺便问了一句:「那敢问陈中官,除我之外还有何人同行呢?」
这倒不是晏几道窥探赵昕行踪,而是这将决定晏几道换一身什么打扮。
不然要是闹出赵昕这个当老板的准备去高档消费场所,他却穿了一身布衣的事可就太丢印象分了。
陈怀庆也早有准备,照本宣科道:「同行的还有曾学士和他的幼弟曾布。」
晏几道一听就明白了,他的殿下是静极思动,打算去张载主持的文会看看了,他得换一身不出挑的士子服跟着。
第140章
赵昕这回出来并不是单纯的散心,而是在收到皇城司呈递上来,受邀参加张载文会士子详细信息的情报后临时起意。
因为三苏丶二曾丶双章丶两程,外加一个组织文会的张载,已经占据了原历史线中那场被后世誉为千古进士第一榜近半青史留名的人物。
而且这里头不仅文学家丶思想家丶还有分属于新旧两党的政治家,一心为民的实干家。如果不是他提前开武举把王韶给捞了出来,大概率还会多出王韶这个以文入武的帅臣,凑齐一切要素。
但历史因为他的到来已经发生了偏转,就拿这场文会来说,不仅时间较原历史线提前了四年,说不定原历史线上这些同年进士都凑不到一块,所以难保这一次的文会中不会出现王韶式的人物。
而文化又是政治的外在表现。
没有开元盛世,养不出李白这个谪仙,未亲历安史之乱,也不会造就杜甫这个诗圣。
偏安一隅的国土,极度繁荣的商品经济,上层统治者推行的丰亨豫大,也使得原历史线中的两宋词风以婉约为主。
可如今拿下了西夏,极大地提高了举国上下的心气,也必定会对思想丶文风丶以及政见都产生影响。
张载组织的这场文会,就是灭夏后新生思潮极佳的展示窗口。
赵昕想第一时间体会到这份影响,更想从中寻觅到更多的可能性。
须知守业更比创业难,如果指导思想叠代速度跟不上疆土的扩张速度,必定会出大乱子。
范仲淹在病重之际仍不忘向他大力推荐张载的根由也在于此。
因为在范仲淹看来,儒释道皆通的张载是有给他设计指导思想,至少是现在这个过渡时期指导思想的本事的。
只是相较于把张载宣到行辕君臣奏对,赵昕更中意通过辩论观察搜集信息而已。
毕竟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思想也是集百家之长更好。
赵昕在心中慢慢下着只有他能下的棋,晏几道却觉得如芒在背,汗透重衣了。
也没人告诉他这回随着殿下出行,是以他为主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