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收集眼泪就能改变世界?
>权力不在乎悲情叙事。
>它只认两种东西:服从,或尸体。
>停手,还能留全尸。”**
附件是一张合成图:书店燃烧,墙上纸条化作灰烬,他的照片钉在焦黑的木板上,写着“多言者之墓”。
托马斯打印出来,放进“威胁记录”,编号第17件。
然后他打开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周志明的声音缓缓流淌:“……沉默不是无罪,而是共谋。”
他闭上眼,轻声回应:“那我就做你们最吵的共谋者。”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玻璃,照在林小阳的纸条上。字迹清晰可见,宛如新生。
街对面,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默默拍照,随后转身离去。
但托马斯早已察觉。他在店门口安装了微型摄像头,连接AI识别系统。十分钟内,便锁定此人身份:某教育集团安保顾问,曾参与打压whistleblower教师。
他没有报警。
而是将影像资料附上说明,发送给正在调查“影子教育财团”的记者联盟。
战争不再是单方面的恐吓,而是双向的亮剑。
中午,陈默带来消息:市政府同意试点“困境青少年重返校园计划”,首批十个名额,由“千墙计划”推荐人选。
“林小阳在名单第一位。”她说,眼里含着泪。
托马斯点点头,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红色笔记本,封面上写着:“希望名录”。
翻开最新一页,他郑重写下:
>**林小阳,13岁。
>曾险些被系统抹去。
>现已获得复学机会。
>愿他未来的判决书,
>写满公正与温柔。**
合上本子时,风铃又响。
一位拄拐的老人蹒跚而入,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小学毕业照。
“我听说……这里听人说话?”他问,声音微颤。
托马斯微笑起身:“是的。欢迎来到,可以开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