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黄启明给自己说的汉斯?穆勒教授提名,是还没有定下来的,而老胡收到的消息是已经定下来了。
“这次是什么人提名我?”方言对着老胡问道。
老胡说道:
“叫BaruchSamuelB。。。
晨光未至,启明学院的空气里却已弥漫着一种异样的静谧。昨夜的庆典余温尚存,彩灯仍在檐角轻轻摇曳,映出斑驳光影,如同无数微小的灵魂在低语。阿依古丽没有回房休息,她坐在“苍穹算法”主控室最角落的一张旧木椅上,膝上摊开着父亲林建国的日志本??那本泛黄纸页已被翻得卷边,墨迹模糊处,是岁月与泪水共同侵蚀的痕迹。
她指尖轻抚过一页潦草笔记:“1983年冬,昆仑山口。雪埋了电线杆,我们用体温融化冰壳接线。天亮前通电那一刻,牧民家的灯亮了,孩子从梦中惊醒,指着天花板说:‘妈妈,星星掉下来了。’”
她闭上眼,仿佛看见那个雪夜里,父亲裹着破旧军大衣,蹲在铁塔下拧紧最后一颗螺栓的身影。那时的光,是用血肉之躯扛进荒原的;而今日的光,是否还能承载那样的重量?
手机震动,打破寂静。是晓兰发来的加密消息:“南太平洋浮岛群报告异常热源,疑似深海地壳活动加剧。同时,‘情感共振专利’拍卖会提前启动,幕后竞标方确认为‘诺瓦能源集团’,其CEO卡尔?维斯特昨日秘密会见联合国安理会三名非常任理事国代表。”
阿依古丽瞳孔微缩。诺瓦集团,这个掌控全球40%智能电网技术的庞然大物,曾多次试图收购启明学院的核心系统。他们不缺技术,缺的是合法性??一旦获得“情感共振”的伦理背书,便可将人类情绪波动转化为可计算、可操控的数据流,进而构建史上最精准的社会控制系统。
“他们想把人心变成电池。”她低声说,像是对空气诉说,又像在唤醒沉睡的警觉。
她起身走向地下档案馆深处,穿过一道需虹膜+声纹双重验证的合金门,进入“火种库”。这里存放着分割后的七段“苍穹算法”母本代码,分别封存在七个独立运行的量子存储器中,每一台都连接着不同大陆的备用卫星链路。只要有一台存活,光明就不会熄灭。
但她知道,真正的威胁从来不是摧毁,而是渗透。
三天后,日内瓦万国宫,“全球可持续能源峰会”如期召开。阿依古丽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身着一袭素白长裙,胸前别着父亲留下的铜质徽章。会场灯光璀璨,各国政要云集,然而她一眼便捕捉到坐在后排阴影中的男人??卡尔?维斯特,西装笔挺,嘴角挂着程式化的微笑,左手无名指戴着一枚嵌有微型接收器的戒指。
演讲开始前,主持人宣布:“接下来,请启明学院创始人阿依古丽女士分享‘光之伦理’。”
全场掌声雷动。大屏切换至地球全景图,显示“生态共感网络”实时数据流。阿依古丽站在聚光灯下,声音清冷而坚定:
“我们常说,科技应当服务人类。可当科技开始定义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值得追求的生活’时,我们必须问一句:谁在决定这些标准?”
她顿了顿,目光直视维斯特。
“诺瓦集团提出以三百亿美元收购‘情感共振专利’,声称要‘优化公共服务效率’。但他们的内部文件显示,该系统将被用于预测个体抑郁倾向,并向制药公司定向推送广告;甚至可通过分析选民情绪波动,自动调整政治宣传内容??这不是服务,这是精神殖民。”
会场一片哗然。记者席迅速骚动起来。
维斯特缓缓站起,面带笑意:“阿依古丽女士,您混淆了工具与用途。刀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但我们不会因此禁止钢铁工业。”
“不错。”阿依古丽点头,“可如果有人造出一把能感知你心跳、读取你梦境的刀,并宣称它只是厨房用品,您觉得这合理吗?”
她挥手调出一段视频??正是阿里姆在阿富汗女子学校授课的画面。一个小女孩正用普什图语朗读课文,窗外阳光洒在太阳能板上,熠熠生辉。
“这才是光的意义。不是监控、不是榨取、不是控制,而是让一个从未见过电灯的孩子,敢于抬头看天,问一句:‘老师,星星是不是也靠太阳活着?’”
全场寂静。数秒后,暴风雨般的掌声席卷整个大厅。
就在此时,晓兰紧急接入她的耳麦:“南极冰芯库温度再次波动!初步判断是人为干扰??有人切断了备用电源线路!”
阿依古丽脸色骤变。格陵兰冰盖下的远古病毒样本库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更可怕的是,这种精准破坏,意味着敌手已掌握启明系统的部分架构信息。
她立即下令:“启动‘影子教育网’一级响应,联络分布在非洲、南美、东南亚的十二个秘密培训点,确认所有学员安全。同时,向国际刑警组织提交证据链,指控诺瓦集团涉嫌破坏人类共同遗产。”
回到启明学院当晚,她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反击。
“不能再被动防守。”她说,“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光不仅可以照亮黑暗,还能烧毁谎言。”
计划代号:“萤火燎原”。
第一步,公开发布《情感共振白皮书》,详细阐述技术原理、伦理边界及防护机制,邀请全球科学家共同监督;第二步,将“心灵电容器”开源,允许民间开发者基于此创建非商业应用;第三步,发起“百城千校共读行动”,组织学生撰写关于“我心中的光”的文章,并将其录入“人类光明记忆库”,形成对抗数字操控的情感防火墙。
与此同时,她亲自带队前往格陵兰。
极地寒风如刀割面,运输机在暴风雪中艰难降落。救援舱组早已抵达现场,但修复工作受阻于极端天气与复杂电路损坏。阿依古丽穿上防寒服,带领工程师徒步攀爬至地下三百米的基因库入口。
“主电源损毁严重,恢复至少需要七十二小时。”技术员汇报。
“我们只有四十八小时。”阿依古丽盯着监控屏,“再拖下去,冰层融化速度将突破临界值。”
她忽然想起什么,转身问:“‘文化锚定协议’里有没有因纽特人的‘封冻之歌’?那种用来祈求寒冬延续的古老吟唱?”
团队一愣,随即调出数据库。果然,一段低沉悠远的女声recordings被找到,频率集中在35-45Hz,恰好与水分子结晶过程中的稳定振动区间吻合。
“试试用声波诱导再冻结。”她说。
设备架设完毕,扬声器阵列深入冰隙。当第一缕歌声穿透冻土,奇迹发生了??原本加速融化的冰壁表面,开始重新凝结出细密霜晶,宛如时间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