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夫人请住口 > 第314章 老魏去周国见柳东君的机会求月票(第2页)

第314章 老魏去周国见柳东君的机会求月票(第2页)

“诸位且慢。”

众人回首。

只见一辆青布马车缓缓驶来,帘掀处,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身披素袍,手持竹杖,正是裴老太傅。

全场骤然安静。

我立于台侧,手按铜舌,心中警铃大作。

他缓步登台,并未看我,只望向那群撕毁誓书的年轻人,良久,叹道:

“我一生所求,不过是安宁二字。”

台下有人动容。

“我以为,少说一句,便少一场争;少争一场,便多一分和。所以我劝人忍,教人让,罚人妄言。我以为这是护国之道。”

他顿了顿,眼中竟有泪光。

“可我错了。真正的安宁,不是万人齐喑,而是万声和鸣。若只准一种声音存在,哪怕它是颂歌,也是死寂。”

全场屏息。

“我儿在我书房发现一本日记,记录了我年轻时目睹的一桩冤案。我当时知道真相,却因惧怕牵连,选择了沉默。后来那家人尽数惨死,而我,活了下来,活得尊贵体面。”

他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手札,轻轻放在地上,一脚踩碎。

“今日,我来此,非为辩解,只为忏悔。也请诸位,不要像我一样,用一生去偿还一句该说而未说的话。”

说完,他转身离去,背影佝偻如折。

台下久久无人言语。

良久,一个女孩走上前,拾起那本残破的手札,高高举起:“我把这个放进‘言渊’,好吗?”

我含泪点头:“好。让它告诉后人,**最深的罪,往往穿着道德的外衣**。”

风波暂息,然暗流更急。

半月后,北方边境急报:敌国使者携“九鼎盟约”前来求和,条款看似宽厚,允诺归还失地、开放商路、互派学子。唯有一条隐晦提及:“两国应共倡**清心静语之道**,设‘言语净化司’,定期审查易引发纷争之言论。”

我一眼看穿陷阱。

这是国际版的“静音坊”!一旦接受,他国便可借“维护和平”之名,干预我国舆论,甚至将所有揭露外患、批评外交政策的声音定为“破坏邦交”。

我连夜呈递《辨伪疏》,列举十大破绽,力谏拒签。

皇帝犹豫:“若拒盟,恐启战端。”

我直言:“宁战而不辱,胜和而自缚。今日接受‘净化’,明日便是亡国之始。言语一亡,民心即散,军心必溃,何谈抗敌?”

最终,皇帝召见使者,当庭焚毁盟约草案,掷灰于地:“朕之子民,可战死,不可噤声。”

消息传开,举国沸腾。

与此同时,“反洗脑课程”已推广至百城千乡。一位曾在静音坊任教的塾师写信坦言:“我原以为教孩子听话是德行,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德育,是教会他们判断谁的话值得听**。”

然而,胜利之下,裂痕亦显。

部分激进言察官开始滥用职权,以“查谎”为名干涉私域,甚至逼迫邻里互相揭发。有村庄因一人质疑村正账目,竟遭全族孤立,称其“败坏和气”。

我闻讯震怒,亲赴当地整顿。

面对围观众人,我沉声道:“真话不是武器,不是用来砸向异己的石头。它是一面镜子,照见自己,也容得下别人。你可以不同意某人的话,但不能因此否定他说话的权利。”

我宣布三条铁律:

一、严禁以“打假”之名实施网络围攻或人身威胁;

二、任何揭发必须提供可验证证据,不得仅凭猜测定罪;

三、被举报者有权在公开场合自辩,且至少有三人担保其陈述机会。

“我们要建的,”我说,“不是一个人人都敢骂的世界,而是一个人人都能说、也都愿听的世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