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我的哥哥是高欢 > 第259章 隐形的助力(第3页)

第259章 隐形的助力(第3页)

高洋沉吟片刻,忽问道:“先生以为,丞相心中,究竟属意谁为嗣?”

陈元康神色微变,放下茶盏,正色道:“此等话题,切莫再提。当今世子仍是高澄,纵然他今日失态,也未动摇根本。你若流露出半点觊觎之心,立刻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高洋垂首:“学生只是……忧心国事。”

“我知道你聪明。”陈元康盯着他,“但聪明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自以为看得透一切。记住,真正的权谋,不在争,而在忍。高澄越是失宠,你越要表现得谦卑恭顺。只有当他彻底倒下,你才有资格站出来。”

高洋默然良久,终是郑重一拜:“学生受教。”

次日清晨,高洋便搬入丞相府西厢偏院,正式履职。

记室参军职责繁杂,既要整理文书档案,又要协助起草奏章,还需参与幕僚会议记录。高洋每日卯时即起,辰时入厅,酉时方归,勤勉异常。他对每一卷公文都仔细研读,对每一道政令都深入思考,并开始悄悄撰写第一份政议。

半月之后,他完成《论河北屯田与流民安置疏》,全文五千余言,条分缕析,引经据典,提出“以兵养农、以农固边、以税惠民”三大策略,主张在恒州、朔州一带设立军屯,招募流民垦荒,三年免税,五年分成,同时由官府提供耕牛种子,逐步恢复战乱之地民生。

他将此文誊抄三份,一份呈送高欢,一份留底,一份秘密交予陈元康审阅。

三日后,高欢召见。

“这是你写的?”高欢拿着奏疏,目光锐利。

“是。”高洋坦然回答。

“你知道现在河北有多少流民?”

“据户部去年统计,不下三十万户,约一百二十万人。”

“那你可知,若按你所说,每户给耕牛一头、种子十石,仅此一项,所需钱粮几何?”

“折合铜钱约八十万贯,米粟五十万石。”

高欢冷笑:“我整个并州府库加起来,也不过六十万贯。你倒是张口就来。”

高洋却不慌不忙:“学生并非不知财政艰难。故文中已建议,优先选取五万健壮流民试行,所需物资可从军储中调剂,或以战俘劳役替代部分支出。此外,还可鼓励豪族捐输,朝廷给予爵位旌表,以此撬动民间资源。”

高欢沉默片刻,忽然问道:“你为何执着于此?”

高洋抬头,目光坚定:“因为流民一日不安,边防一日不稳。若任其沦为盗贼,或投奔西魏,后果不堪设想。屯田不仅为富民,更为强兵。今日种下一粒谷,明日便可收获一支兵。”

高欢深深看他一眼,终是缓缓点头:“不错。比我预想的要深思熟虑得多。”

他将奏疏放下,语气转缓:“这份政议,我会交给户部与兵部共议。若实施顺利,明年春耕便可试点。”

高洋心头一热,躬身道:“谢丞相栽培。”

高欢摆手:“莫急着谢。这只是开始。我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文章??不是空谈仁义道德,而是切实可行的治国之策。”

“学生定当竭尽所能。”

退出书房时,高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知道,自己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金凤台另一侧的幽暗房间里,高澄正蜷缩在角落,手中紧握一封密信。

信上写着:“若欲翻盘,须借外力。晋阳崔氏、清河张氏皆不满高洋崛起,愿助世子重掌权柄。另闻西魏密使已在城外等候,可商‘共扶正统’之事……”

烛光摇曳,映照出高澄扭曲的笑容。

“高洋……你以为你赢了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