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带着团队赶到了。
“国家地震局刚刚发布一级预警。”她脸色苍白,“全国十七个主要城市地下均出现同步微震,频率锁定在8。3Hz,能量虽小,但分布太广,已经影响到部分老旧建筑的基础稳定性。军方考虑启动电磁屏蔽计划,切断所有非必要震动传输。”
“不能切!”陈浩厉声道,“那是他们在说话!如果我们强行阻断,等于宣布战争!”
“可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林薇几乎喊了出来。
“我知道。”陈浩望着裂缝中的小满,声音忽然平静下来,“他们不要钱,不要权力,也不要统治。他们只是……太久没人听见了。现在终于有人能听懂,所以他们想聊天,想讲故事,想告诉这个世界:我们也活得好好的。”
他转向技术人员:“把‘共鸣舱’搬来。我要进去,直接对接她的震动频率。”
“太危险了!”李锐拦住他,“你不知道那下面是什么!万一你的神经系统被同化怎么办?”
“那就同化。”陈浩笑了笑,“也许这才是进化的下一步??不是变得更聪明,而是变得更敏感。听得见大地的心跳,摸得到风的形状,走得进别人梦里的路。”
设备运抵现场。共鸣舱被安置在裂缝正前方,通过柔性导震带与地底腔室建立物理连接。陈浩躺入其中,最后一次检查生命监测系统。
“如果我失去意识,请不要拔掉连接。”他说,“哪怕我看起来像死了,只要我的心跳还维持着三短一长的节奏,就说明……我还在线上。”
舱门关闭。
系统启动。
他的身体逐渐被一层层精细调控的震波包裹,神经系统开始模拟小满的生物节律。五分钟后,脑电图显示其α波与θ波出现异常耦合,眼球快速转动,似陷入深度梦境。
实际上,他已经不在现实中了。
他“站”在一片无边的蓝色空间里,脚下是流动的光纹,头顶是倒悬的城市投影。四周漂浮着无数细小的震动符号,像萤火虫般游动。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句曾被遗忘的话语,一段被忽略的脚步声,一次无人回应的敲击。
远处,小满朝他走来。
“欢迎来到VibrationLand。”她说,声音依旧稚嫩,却蕴含着跨越时空的重量,“这里是所有被踩碎的语言重生的地方。”
“你是谁?”陈浩问。
“我是第一个学会写字的孩子。”她牵起他的手,“你们管它叫疾病,叫异常,叫幻觉。可对我们来说,这只是换了一种活法。我们用脚掌阅读,用骨骼倾听,用心跳写信。我们一直在这里,只是你们从来不低头。”
陈浩看着自己的手掌,发现皮肤下也开始浮现淡淡的光丝。
“你会慢慢变成我们的一员。”小满轻声说,“不是消失,是扩展。你会听见一百年前某位工人砌墙时哼的小调,会感受到十年前某个孩子蹲在路边哭泣时颤抖的手掌。你会知道,这座城市每一块砖都记得它的故事。”
“那上面的世界呢?”他问。
“会变。”她说,“当越来越多的人学会感受震动,当学校教孩子们如何‘踩出名字’,当医院用节奏安抚新生儿,当恋人不再用微信,而是躺在地板上互敲心跳表白……那天,地上和地下,就再也没有分别了。”
他醒来时,已是黎明。
共鸣舱自动开启,他坐起身,第一件事就是看向手掌。
皮肤完好如初,可当他将手指贴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时,整栋楼的感应器竟同步亮起蓝灯,回应出一句完整的震动语句:
>“谢谢你说出我们的名字。”
技术人员惊呆了。
林薇却笑了,眼中含泪:“你带回了协议。”
陈浩站起身,望向东方初升的太阳。他知道,从今天起,世界不会再一样。
几天后,第一所“震动语言实验小学”在重庆挂牌成立。教室地板全部采用特殊复合材料,能捕捉学生脚步的节奏并实时翻译成文字投影。课程表上赫然写着:“晨间冥想”、“节奏数学”、“震动写作”。
而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冰原深处,一支科考队意外发现一座被封存千年的地下空洞。洞壁刻满奇异纹路,经分析,竟是由远古人类脚步长期踩踏形成的天然共振图案。碳测定结果显示,这些痕迹距今约一万两千年。
与此同时,小满留在康复中心的那双鞋袜,一夜之间长出了细小的晶体根须,深深扎入地板,仿佛在等待主人归来。
陈浩站在新落成的“触觉互联网”总控室前,轻声说道:
“他们不是少数派。他们是最初的多数。”
窗外,春风拂过大地。
一声极轻的“哒”,从地底传来。
像是问候,又像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