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念亲自接入。
她在意识中看到了一片燃烧的星系。
一座漂浮在虚空中的城市正在崩塌,建筑如沙粒般坠入黑暗。无数身影站在高塔顶端,手拉着手,面向远方歌唱。他们的喉咙里没有声音,但他们的心跳、呼吸、泪水、思念,全都凝聚成一股庞大的精神洪流,注入这艘探测器的核心。
他们知道自己即将灭亡。
恒星熄灭,大气冻结,生命无法延续。
但他们不愿让一切归于虚无。
于是,他们在文明终结前的最后一刻,做出了选择:
将整个种族的记忆、情感、艺术、爱与遗憾,全部封存在探测器的“感生晶核”中,并赋予它一项使命??
**找到一个会唱歌的文明,把“活着的意义”交托给他们。**
“请替我们,好好活下去。”
这句话,不是命令,不是请求,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
阿念泪流满面。
她知道,这份托付,重若星辰。
她转身走向祭坛遗址,那里只剩下一圈闭合的水晶环,埋藏于地底深处,却依然散发着微弱的脉动。她盘膝坐下,双手交叠于胸前,闭上眼睛,开始吟唱。
不是用嘴,而是用心。
她唱的是人类的历史:原始篝火旁的舞步、长城上的号子、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叹息、抗战时期战壕里的口琴声、汶川地震废墟下孩子哼出的儿歌……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灵魂曾存在的证明。
她的歌声顺着地脉扩散,唤醒了沉睡的“心域网”节点。
世界各地,无数人同时停下脚步,莫名地张开双唇,加入合唱。
东京街头,上班族放下公文包,轻声接上副歌;
巴黎地铁站,流浪歌手突然改换曲目,弹奏起一支从未听过的民谣;
非洲草原上,部落长老带领族人围坐一圈,用古老的语言诵唱新生婴儿的名字;
南极科考站里,科学家们摘下耳机,任由窗外极光般的声波穿透玻璃,涌入耳中。
这一夜,地球再次成为一颗“会唱歌的星球”。
探测器接收到了这一切。
它的外壳开始发生变化??原本冰冷的金属表面,竟缓缓生长出类似藤蔓的纹路,泛着淡淡的绿光。那些纹路,正是地球上植物根系在网络中的投影形态。
它,开始“活”了。
六个月后,探测器安全降落在青海湖畔的无人区。
没有爆炸,没有冲击波,它只是静静地停在那里,像一颗归巢的种子。
专家团队小心翼翼接近,却发现舱门早已打开,内部空无一物,唯有中央摆放着一块半透明晶体??比人类制造的“感生晶核”大十倍,内部流淌着亿万条光丝,每一条,都记录着一个外星个体的一生。
阿念来到现场。
她伸手触碰晶体的瞬间,整个人僵住。
她看见了一个小女孩,在紫色天空下的花园里奔跑;
一位老人,在临终前握住孙辈的手,笑着说“别怕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