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大秦镇天司 > 第852章 失落九洲之一通洲(第1页)

第852章 失落九洲之一通洲(第1页)

洞穴深处残余的零星妖犬,被鹰扬卫精准射杀殆尽。

战斗结束。

矿洞内外一片狼藉,血腥与腐臭味浓得化不开。

但裂风营残存的士卒们,脸上虽然带着疲惫、痛苦甚至泪水,却第一次挺直了腰杆。

。。。

野花绽放的刹那,整座北邙山仿佛被无形之力轻轻拂过。风停了,溪水缓了,连鸟鸣都低了下来,像是天地屏息,凝望着那朵不合时节盛开的白花。花瓣微颤,金心熠熠,三个小字如呼吸般明灭:**我在此**。

秦砚正立于山腰小径,手中拄着一根青竹杖,身形清瘦,眉间刻着岁月的风霜。十年隐居,他已不再穿官服,只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麻布长衫,脚踏草履。可当他望见那朵花时,脚步猛然顿住,眼中骤然闪过一丝金灰??那是愿力残存的最后一缕痕迹,早已沉寂多年,此刻竟微微震颤,似有所应。

他缓缓走近,蹲下身,指尖轻触花瓣。温润如血,却不灼手。就在接触的一瞬,脑海中轰然响起一声极轻、极远的叹息,仿佛穿越千载光阴而来。

“你来了。”

不是言语,也不是声音,而是一种直接烙印在神魂上的意念。秦砚心头剧震,这不是幻觉。这朵花,是某种存在的显化,是轮回井意志的延续,是九千六百位守心者残念的归处。

他闭上眼,任那意念流淌入心。

画面纷至沓来??

守心堂第一课上那个小女孩递来的画;

苏璃在盲文卷轴上摩挲着复原案卷的手指;

酒泉边关少年学子跪在沙地上拓印手印,只为证明戍卒冤死;

大理寺大堂之上,一名年轻御史手持铜牌,当庭质问宰相:“此案有三处证词矛盾,敢问大人,为何压案不查?”

还有更多??山村妇人将铜牌缝进孩子衣领;老农在田埂上教孙儿背诵《守心九诫》第一条:“凡见不公,皆可言‘不对’”;甚至宫中太监悄悄收藏一枚旧牌,藏于佛龛之后,每逢月圆便焚香默念。

火种未熄,且已燎原。

秦砚睁开眼,眼角有泪滑落。他低声呢喃:“前辈们,你们看见了吗?”

花心微光一闪,三个字缓缓消散,又在下一瞬重新凝聚,变成两个字:**继续**。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交接的信号。守心之志,已从一人肩头,落入万万人心。而他,仍有一事未竟。

***

三日后,长安城外守心堂主院。

晨钟刚响,数千学子列队于广场,静候新任会长苏璃开讲春训第一课。她年仅二十八,却已是九州最具影响力的监察官之一。一袭素袍,眉心点朱砂,双目虽盲,神情却如明镜照物,纤毫毕现。

她立于高台,手中握着一枚心灯铜牌,轻轻一振,全场寂静。

“十年前,有人问我:‘一个瞎子,凭什么主持正义?’”她的声音清越如泉,“我当时回答:‘因为我看不见人脸,所以更能看清人心。’”

台下掌声雷动。

她抬手止住,继续道:“今日我要讲的,不是律法条文,也不是辩诬技巧。我要讲的,是一个被删改三次、封存百年的案子??‘永昌冤狱’。”

台下顿时哗然。

永昌年间,三州大旱,朝廷拨粮百万石,然百姓饿死者逾十万。时任户部主事陈怀礼上书弹劾漕运总督勾结皇商私吞赈粮,反被以“动摇国本”罪名处斩,家族流放极北,史书仅记其“妄言获罪”。此案早已定论,无人敢提。

可苏璃手中竹简展开,赫然是从敦煌佛窟newlyrevealed壁画中拓下的证据链:粮船路线、账册残页、幸存役夫口供……更有当年镇天司密档残片,上面赫然盖着“裴”字印鉴。

“此案牵涉当今圣上曾祖,三代亲王,七位尚书。”她语气平静,“按律,此等重案须由御史台会同宗人府共审。但我已向皇帝请旨:**不求宽宥,只求真相公之于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