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安帝仔细一想,如今还有点威胁的,也不过是北狄,其他部族不过尔尔。
要不派兵先把北狄部落打下来?
弘安帝陷入沉思。
【三皇子已死,弘安帝究竟是否属意过他,已经不能知晓。后世有人觉得,如果不死,三皇子有可能是一个能臣。
但是up想说,聪明不能代表会办事,旧宁书几度为三皇子遮掩,说他为镇国门,勇猛杀敌,最后力竭而亡,实乃智勇双全,只是运气不佳。
但春秋笔法还是敌不过我们的火眼金睛,三皇子真没史书里写的那么厉害。注意,他去的地方是明远关,当时镇守的边将正是镇安候庄子谦。
这位大家都很熟,弘安朝不兴武力,他算是难得的猛将。人家身经百战,要你一个不通兵策的皇子去摘桃子?臭不要脸——哦,搞错了,摘桃子的不是老三,是老二,美滋滋拿了个头等奖,其实功劳是没有的,活着回家就是弘安最棒的宝宝!】
三皇子:???
三皇子勾起的嘴角重新掉了下去。
我一个死人,那种不给面子的话题,能不能不要继续讲了?
二皇子也不开心:什么叫我活着就行?!你到底哪里看不上我!
弘安帝才懒得管两个儿子的心理健康,叹息道:“牧之确为朕之猛将。”
牧之就是庄子谦的字,为了表示宠信,他向来叫得很亲切。
【当然,二皇子不愧与三皇子是兄弟,都是“那咋了,咱就是要硬刚”的武力派。
二皇子收到弟弟惨死的信息,当着一群臣属的面,嘲笑完老三活该,随后冲出城与北狄大战“抢人头”。
不过在打仗……啊不,运气上,他比自己的好兄弟强一点,倒是活着回来了,顺便还把好弟弟的头拎了回来。】
二皇子眼睛一亮。
他小心翼翼地看一眼父皇,见他也正瞧着自己,心里突突直跳,满心都是期待与畏惧。
天幕造反逼宫的讖言在前,他罪名最重。从刚才到现在,他战战兢兢,只恐被父皇一个看不顺眼,就当场拉下去斩了。
好在弘安帝只看着他,却什么也没有说。究竟要如何处置这个“谋逆”的二儿子,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好。
【这其中,有一个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皇子并不是什么军事天才,能活着回来,全靠这个人拼命。生死一线之际,二皇子被捅了个洞,这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带兵冲锋,将二皇子带了出来。
好不容易回到阵地,老二还以为自己要死了,于是跟左右臣僚说,“如果我真死了,就带着我的尸体弃城而走,免得我爹降罪。”
不知道这一段有没有美化过,但某种意义上,老二虽然笨了点,为人还是不错的。】
弘安帝听到前面,大赞一声:“十七岁的少年郎,竟有如此胆魄,不愧英雄出少年!”
二皇子深深埋下头,耳边传来父皇愉快的声音,他咂摸出一丝连绵不断的苦涩。
他分明也是敢打敢冲的猛将啊。
听到后面,弘安帝又沉默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二皇子几乎能听见自己擂鼓似的心跳声,那样沉重,那样激烈。
“抬头。”是弘安帝的声音。
二皇子微微仰起脸,目光仍然死死盯着膝下花砖,一动不敢动,脸色依旧煞白。
“只会逞匹夫之勇,算什么本事?”弘安帝语气平静,似乎片刻前的怒火从不曾出现过,“朕几次教育你们,要兄友弟恭,你都学到狗肚子里了?”
二皇子笨了些,但不是听不出来皇帝的言外之意。
他又惊又喜,当即五体投地,颤声道:“儿臣有罪!”
弘安帝的目光久久停在他身上,良久,他转过头去,对赵文道:“去请丞相进宫。”
三皇子:“?”
所以他嘲笑我的事情当没有发生吗?
【三皇子既然死了,太子之位就没啥悬念。因为二皇子守城有功,京城中流传起他肖似祖宗的风声。弘安帝也很配合,同年,他立二皇子为太子。】
这次轮到二皇子乐了。
几个兄弟目光怜悯,同时想起了二哥逼宫的英勇事迹,暗暗想:让你开心两分钟也不是不行。
整个御花园非常沉默,好兄弟们都昂着脖子,努力想听见二哥的黑料。
【众所周知,二皇子是个只长肌肉不长脑子的莽夫。不过,其实弘安帝的几个儿子都挺奇葩,好像每个人都遗传祖宗,但只遗传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