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可能就是返祖的结果,很有高祖遗风,可惜只有武风,没什么脑子。】
二皇子被一通嘲笑,顿时脸色青红不堪,想要说什么,碍于自己尴尬的处境,又活生生咽了下去。
弘安帝心情只比刚才好一点,正看他不顺眼,见他欲言又止,顿时冷笑一声:“你觉得你很聪明?”
他才真是心有戚戚,天幕评价这个儿子,着实说得太对了。
这个儿子就是只长肌肉,不长脑子!
至于二儿子的面子……他还被天幕告知自己会被儿子犯上谋逆,他的面子还不是被丢干净了?
二皇子:“……”我这不是什么也没说么。
【诚然,二皇子再怎么愚蠢,他也是皇帝的儿子,岂容你等俗人置喙?弘安帝庙号仁宗,向来宽厚待人,虚心纳谏,但在儿子的事情上,不可能会退步。
丞相萧宜春数次上书,表示二皇子难当重任,最好换人。但皇帝表示,你说得很好,但我不听。难道我不立自己的儿子,去立我的侄子吗?
顺带一提,不要问为什么弘安帝不选老四老五,因为自古立嫡立长,二皇子还活着呢,换人的话,剩下那两个没啥用的废物要把京城掀翻。】
骤然听说自己的庙号,弘安帝长松一口气。
他还担心这堆烂摊子会影响自己的身后名,看来问题不大。
仁宗……尚且算是不错。
弘安帝的心腹大臣也是这么想的,纷纷感慨:“陛下的确宽厚,从不无故降罪于人,实在是古来罕见的明君也!”
“是极是极,这庙号定得极好,能与陛下君臣相得,成就这番盛世,正是我们的荣幸。”
幸好没在中宗朝当官,虽然不知道前因后果,但一个暴君,他们都怕自己活不过两年。
至于被天幕评价废物的老四老五:“……”
呵呵。
他们就像等着判决的囚犯,到底自己干了什么坏事,终究还是猜不出来。
【关于弘安朝的夺嫡之争,其实是有说法的。比如之前提到二皇子畏罪自杀,为什么说自杀呢?因为弘安帝不愧仁宗之名,对造反的儿子也大慈大悲,不准备砍头。
再说弘安帝。弘安帝出身不好,生母是宫女,生下弘安帝后就被去母留子。
原本生母去世,应该交由妃嫔抚养,可惜他运气不好。宁太宗颇有高祖之风,一生都在和外敌斗争,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而他后宫空虚,只有三个高位妃嫔——更不巧的是,这三人都有了自己的子嗣。】
被天幕一提,多年前的回忆又溢满心头。
弘安帝握着扶手的手微微一紧,好一阵才松开。
既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知道这天幕口无遮拦,那么从旁人的嘴里听见自己的过往,也算别有意趣。
走到半路上的周涉:“……”姐啊,这是我们能听的吗?!
如果他还在宫外,他当然要乐滋滋看戏,问题是他快要见皇帝了啊!
你别把他说发火了。
【于是弘安成了烫手山芋,最后贵妃说,还能咋整?拉倒,养呗。
但是宁朝的太子都充满了戏剧性,就像谁也预测不到,弘安居然会登基。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非常不起眼,包括他的皇后,当时也不是按照太子妃的标准找的。
孝贞安皇后的爹只有五品,这里可以参考一下他几个弟弟的后妃:怀王妃出身侯府、肃王妃是国公府长女,差距很明显了。】
弘安帝听得有点不高兴。
皇后咋了,皇后很好嘛。
什么差距,差距就是那些人统统比不上他的皇后!
赵文察言观色,看见皇帝微微垂下的眼帘,顿时悟了,轻轻递上一杯热茶。
弘安帝接过茶,抿了一口,不经意扫过面前的几个儿子。
居然听见老娘被天幕这样胡说都没有反应,真是白养了。
“哼!”
还在竖起耳朵认真听的老三:“?”又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