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远郑重接过,深深鞠躬。
送走羽原后,江晚晴站在门口,望着那副棋具出神。
她走上前,轻轻抚过棋罐上的刻字,然后转身,在纸上写下一行字:**“这副棋,该用在第一场协同赛上。”**
林知远点头:“好。我们就用它,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几个月后,首届“东亚非声协同围棋邀请赛”在首尔举行。中国队派出两支队伍:一支由林知远与江晚晴搭档,另一支则是“棋心计划”培养出的第一批学员组合??陈默与一名视障少年李星河。
比赛采用全新赛制:每方30分钟基本时限,每步加10秒,主将负责落子,协作者通过触觉信号板(震动频率代表建议强度)提供反馈。全程禁用语音交流。
决赛日,中韩对决再度上演。只不过这一次,崔承宇也带来了一位协作者??他的妹妹,一位因车祸失聪的前芭蕾舞者。
全场寂静。
当裁判宣布“请双方协作者入场”时,江晚晴穿上一件白色旗袍,袖口绣着银线经纬,与林知远的唐装遥相呼应。她稳步走入对局室,坐在特设的观察席上,目光如水,沉静坚定。
开局平稳,但进入中盘后,韩国组合突然打出一组极具舞蹈韵律的节奏型进攻??原来崔承宇根据妹妹的手势习惯,将攻防编排成类似芭蕾动作的序列,形成独特的“身体记忆流派”。
解说惊呼:“这是前所未有的打法!他们不是在下棋,是在跳一支双人舞!”
林知远一度陷入被动。但他没有慌乱,而是缓缓闭眼,深呼吸三次。
这是他们约定的“重置信号”??当他感到混乱时,会短暂切断视觉干扰,完全依赖江晚晴提前设定的震动节拍来校准节奏。
下一刻,他睁开眼,落下一子。
AI胜率曲线瞬间反转。
那是一手极其隐蔽的“逆收二路”,看似微小,实则切断了对方整个攻势的呼吸节点。
赛后复盘,崔承宇盯着棋谱看了许久,终于叹道:“你们赢了。不是因为更强,而是因为……更完整。”
颁奖典礼上,联盟主席宣布:从明年起,“协同围棋”将成为正式试点项目,纳入世界智力运动会表演赛。
江晚晴作为代表登台发言。她没有开口,而是用手语讲述了一段话,由现场同传缓缓译出:
“很多人问我,什么是‘非声协同’的核心?
我想说,是信任。
不是盲目的依赖,而是明知对方会犯错,仍愿意把最重要的那一手,交给他去决定。
就像爱情,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完美契合,而在于敢于在不确定中,选择并肩前行。”
台下无数人落泪。
回国当晚,他们没有庆祝,而是回到棋室,静静摆那盘决赛棋。
摆到最后,林知远忽然停下,指着第87手说:“其实我当时犹豫了三秒。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你的判断。”
江晚晴看着那颗白子,轻轻摇头,用手语回答:**“可你最终还是落下去了。这就够了。”**
他握住她的手:“以后还会有很多这样的时刻。我会害怕,会怀疑,会想要掌控一切。但只要有你在,我就敢继续落子。”
窗外,月光洒在棋盘上,黑白分明,宛如宇宙初生。
她靠在他肩上,闭上眼。
这一刻,无需言语。
因为他们早已学会,在每一次心跳之间,完成一次无声的对弈。
而在遥远的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孩子站上赛场,带着不同的耳朵、不同的眼睛、不同的大脑,用各自的方式,讲述同一句话:
**“我在这里,我想下棋。”**
而这,正是围棋最初的模样??一场属于所有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