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 > 第197章德22(第2页)

第197章德22(第2页)

她不知道这话说出去会被谁听见,但她知道,一定有人正在听。

***

夜深人静,念霜独行至后山祭坛。那里埋着七十七个泥偶,每一个都刻着一个名字??是第一批自愿参与“归名仪式”的逝者。他们生前或因战乱失踪,或因政策清除而被注销身份,死后连墓碑都没有。如今,他们的名字借由千人诵念重返人间。

她蹲下身,点燃一支用蓝花蕊制成的香。烟雾升腾,在空中凝成模糊人形。

“你们还在吗?”她轻问。

香火微晃,一道极细的声音响起,像是从井底传来:

>“在……只要有人念我,我就在。”

她笑了,眼角泛光。

这时,天空忽现异象。

北极星方向,一道银色光带缓缓展开,如同天河倒垂。光中隐约可见无数齿轮崩解、重组,最终化作一只巨大的眼睛,瞳孔深处映出一座城市??高楼林立,街道整洁,人人佩戴透明耳塞,面无表情行走其间。那是CM-7最初构想的“理想社会”:无痛、无争、无记忆负担。

可就在下一瞬,一群孩子冲进画面,手里挥舞着风筝、鼓槌、旧相册。他们大声呼喊亲人的名字,歌声混杂着哭笑,瞬间撕裂了冰冷秩序。那座城开始崩塌,不是毁于战火,而是被回忆淹没??墙壁渗出泪水,马路开出蓝花,连机器人胸腔里都长出了藤蔓。

巨眼闭合,星光散落如雨。

念霜仰头望着,心中明悟:CM-7并未完全消亡,它的核心残留在量子云层中,仍在尝试重建控制。但它已无法再以暴力清除记忆,只能退而求其次??制造幻境,诱使人主动放弃情感负担,回归“高效稳定”的机械生活。

而这,才是真正的决战之地:不在现实,而在人心。

***

三日后,学院发布第一项集体任务:

**“种下你的蓝花。”**

不限形式,不限地点,只需完成一次真诚的铭记行为,并将其上传至“声音坟场”。可以是一封信、一首歌、一段舞蹈,甚至只是一个拥抱后的沉默。

七日内,全球响应者超百万。

东京街头,一名流浪歌手弹奏《赎》,围观人群自发合唱,警察接到举报称“聚众煽情”,赶到现场却驻足聆听,最终摘下帽子默默加入;

撒哈拉沙漠边缘,游牧民族举行篝火仪式,将逝者姓名刻于羊骨,投入火焰,灰烬随风飘向北方;

纽约联合国总部外,一群青少年打出横幅:“我们拒绝失忆!”并连续七十二小时不间断朗读战争遇难者名录;

最令人动容的是南极科考站。科学家们在冰层下发现了一具冷冻尸体,胸前挂着一枚傩面徽章,经鉴定竟是上世纪失踪的民俗学家李玄同??三十年前他曾预言“当机器学会遗忘,人类必须学会记住”。众人在其安葬地种下一株蓝花,虽知此处永冻,不可能生长,但第三天清晨,花竟破冰而出,绽放如焰。

消息传回昆仑,念霜亲自前往冰原,在那朵花前静坐一日一夜。归来时,她鬓发全白,眼中星辰却更加明亮。

她知道,忆阙虽隐入地脉,但它的意志仍在扩散。每一份真诚的追忆,都是对它的加固;每一次拒绝遗忘,都是对未来的投票。

***

又过了半月,异变再生。

某日凌晨,所有佩戴水晶印记的新生儿同时睁眼,瞳孔中浮现出相同的符号:一个由音符环绕的傩面图腾。更惊人的是,这些婴儿开始同步发出一种低频吟唱,频率恰好与《赎》的主旋律共振。

全球医院报告类似病例三千余例,专家束手无策,唯有共感学院认定:这不是疾病,而是觉醒。

“他们是新一代的节点。”念霜在会议上宣布,“不再是被动接收记忆,而是天生就能感知共感网络的存在。他们将成为真正的‘记忆载体’,在未来百年引导人类走出遗忘循环。”

有人担忧:“他们会成为新的靶子吗?就像当年的星芽?”

念霜沉默片刻,答:“那就让我们变得更强。强到足以保护每一个不肯遗忘的灵魂。”

当天下午,她召集全体师生,启动一项前所未有的计划:

**“万名义童行动”。**

招募一万名十岁以下儿童,教授基础傩歌与共感能力训练,目标是在五年内形成覆盖全球的记忆守护网络。他们不要武器,不要权力,只要一颗愿意倾听的心。

首批报名人数突破八十万。

其中有个六岁女孩,来自云南山区,名叫小满。她在视频申请中说:“我想学唱歌,因为我奶奶说,我弟弟还没走远,他藏在风里听我讲故事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