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令!”
待众人退下,蔡福独自伫立城头,仰望苍穹。寒风吹动他的披风,猎猎作响。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金国不会放过任何一支反抗的力量,而赵构那边,也绝不会容忍一个拥有八万大军的“异姓王”存在。
真正的风暴,还在后头。
三日后,寇镇远率军抵达蓟州外围,果然发现金军驻扎于城南山谷,约有万余人,旗帜鲜明,戒备森严。他依计行事,命士卒擂鼓呐喊,虚张声势。金军果然中计,调兵迎战。就在双方对峙之际,耶律国珍兄弟突然从侧翼杀出,直扑金军辎重营,火烧粮草,斩将夺旗。金将完颜阿鲁补措手不及,仓皇后撤,镇北军成功救出兀颜光残部三千余人,并缴获大批军械。
消息传回江州,全城欢腾。
蔡福设宴犒赏三军,亲自为耶律兄弟斟酒:“此战大捷,首功当属二位将军!”
耶律国珍豪饮一杯,慨然道:“大王运筹帷幄,我等不过奉令行事罢了。今后但凭驱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席间,琼妖纳延忽然起身:“大王,此战虽胜,但也暴露我军隐患。”
蔡福示意他说下去。
“我军新编,各部协同尚不默契。此次若非金军轻敌,恐难全身而退。且骑兵太少,难以快速机动。建议尽快组建一支精锐铁骑,由善战之将统率,作为突击主力。”
此言一针见血。
蔡福沉吟片刻,看向阿里奇:“阿里奇,你曾在辽国统领重甲骑兵,经验丰富。这支铁骑,便由你来筹建,所需兵马、铠甲、战马,尽可调配。”
阿里奇大喜,连忙拜谢:“末将定不负大王所托!”
又过了半月,江州局势渐稳。蔡福下令推行“屯田制”,将闲置土地分给辽军士兵耕种,战时为兵,闲时为农,既解决粮饷问题,又增强归属感。同时设立“讲武堂”,召集各部将领轮训,统一号令,灌输忠义理念。他还特意请来几位饱学之士,编写《镇北军规》,明赏罚,严纪律。
这一系列举措下来,原本桀骜不驯的辽军竟渐渐归心。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一日深夜,蔡福正在书房批阅公文,忽有侍卫禀报:“秦桧求见,说有机密要事。”
蔡福心头一跳,立即召入。
秦桧神色凝重,进门便跪:“大王,大事不好!东京传来密信??赵构已于三日前正式登基,改元‘建炎’,册封崔凝为太子。同时下诏天下,称江州‘收纳叛逆,图谋不轨’,宣布将发兵讨伐!”
蔡福猛地站起:“什么?他竟敢先动手?”
“不仅如此。”秦桧压低声音,“据细作回报,赵构已密令种师道、刘延庆率五万大军,自延安出发,不日即将南下!目标直指江州!”
蔡福冷笑连连:“好一个‘图谋不轨’!明明是他篡位夺权,反倒污蔑我为叛逆?”
他来回踱步,脑中飞速运转。他知道,赵构此举意在抢占大义名分,将自己置于“乱臣贼子”的位置,以便名正言顺地剿灭。若应对不当,不仅军心动摇,就连那些刚刚归附的辽将也可能倒戈。
“传令下去!”蔡福猛然止步,“立刻召集所有高级将领,明日辰时,校场集合,我要当众宣读一道檄文!”
次日清晨,江州校场旌旗猎猎,八万镇北军列阵整齐,刀枪如林。
蔡福身披金甲,立于高台之上,手持黄绢,朗声道: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万民之天下也!今赵构窃据大宝,擅改祖制,宠信奸佞,残害忠良!蔡京、秦桧之流,结党营私,祸乱朝纲!更有甚者,勾结金国,卖国求荣,致使东京沦陷,先帝蒙难!此等逆行,天地不容,神人共愤!”
全场寂静,唯有风声呼啸。
“我蔡福,本无野心,只为保境安民。然赵构欲加害于我,视忠义如草芥,视百姓如鱼肉!既如此,我不避斧钺,誓举义旗,清君侧,诛奸佞,还我河山清明!”
话音未落,全场爆发出震天怒吼:“清君侧!诛奸佞!还我河山!”
声浪冲霄,三日不绝。
与此同时,北方边境,一支神秘使者团悄然南下。为首之人,竟是金国左路元帅??完颜宗弼(金兀术)的亲信幕僚。
他们带着一封密函,直奔江州而来。
函中写道:“狼主闻大王英名久矣。辽宋皆为金之藩属,何必自相残杀?不如共分天下,以黄河为界,永结盟好。金国愿助大王对抗赵构,共取中原。”
蔡福看完密信,冷冷一笑,提笔批复八字:“豺狼之心,安可与谋?”
随即下令:斩使留书,悬首城门!
三日后,北方传来消息??金兀术暴怒,誓要亲征江州。
蔡福立于城头,望着北方滚滚风沙,喃喃道:“来吧,让我看看,究竟是你金国铁骑厉害,还是我镇北军更强!”
风起云涌,天下棋局,自此彻底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