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谁说我是靠女人升官的? > 325地龙翻身系统任务(第3页)

325地龙翻身系统任务(第3页)

风波再起之际,京城传来急讯:皇储亲赴西北巡视,点名要访“守问堂”。

众人哗然。自新政推行以来,皇室极少亲临民间机构,何况是一个由辞官者创办的农塾?

李砚之却平静如常。他对众人说:“来就来吧。让他看看,什么叫‘种死一块田’。”

皇储arriving那一日,天降小雨。他未撑伞,步行入谷,身后随从皆穿油衣,唯他一身素袍,脚踏泥靴。他在田埂上站了很久,看着几个孩子合力翻土,汗水混着雨水流进眼里,也不擦。

李砚之迎上前,不行大礼,只拱手:“殿下肯来,是愿听真话?”

皇储点头:“我读过《耕者说》,也看过民间评议。有人说你是圣贤,有人说你是逆流。我想亲眼看看,这片土地到底教会了你什么。”

李砚之引他至一块田前。田里薯苗整齐,唯中央空缺一圈,形成小小环形裸地。

“这是‘死亡田’。”李砚之说,“每个入门者,必须先在这里种死一季作物。我们不避失败,反而供奉失败。因为只有失败,才让人真正低头看土。”

皇储蹲下,伸手触土。湿冷,黏重,带着腐殖的气息。

“我也想种一块。”他说。

李砚之不意外:“可以。但规则不变??你要亲自翻地、播种、浇水、除虫。不得假手他人,不得使用速生药剂,不得干预自然进程。若丰收,归你;若绝收,你也得跪着谢土。”

皇储答应了。

接下来的三十日,他住在守问堂最简陋的厢房,每日与耕者同起同作。起初笨拙不堪,锄头打偏,踩坏幼苗,引来孩童偷笑。但他不恼,反而请教那些曾种死田的人:“你们当时哪里错了?”

有人答:“我总想着快,忘了等。”

有人答:“我施肥太多,以为爱就是给得多。”

还有人说:“我夜里不来看,白天才想起它。”

皇储记下每一句,写在随身小册上。

第六周,暴雨连绵。他冒雨奔至田头,发现排水沟被落叶堵塞,积水已漫过根部。他跪在泥中,徒手清理淤塞,指甲折裂也不停。那一夜,他守在田边,用蓑衣为弱苗遮雨,自己淋透。

最终,他的田仍死了七成。仅存的几株薯苗瘦弱矮小,收成不足半筐。

验收那日,他捧着那几颗干瘪的赤薯,当众跪下,额头触地。

“我错了。”他说,“我以为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但我忽略了土壤需要时间,生命需要耐心。我过去治政,也是这样??急于见效,强推新政,不顾根基。今天我才懂,治理天下,和种一块田,没有两样。”

全场寂静。

李砚之扶他起身,递过一杯井水:“这杯水,是那田里的最后一滴浇灌所化。喝下去,就算你过了第一关。”

皇储饮尽,眼中含泪。

回京后,他颁布《耕政新律》:凡皇子皇女,年满十五,必赴边郡务农一年;朝廷重大决策出台前,须经“耕议庭”听证,成员由普通农人、工匠、教师组成;所有御膳食材,必须标注种植者姓名与耕作日志,皇帝亲审无误方可食用。

更令人震动的是,他下令拆除皇宫后苑的珍禽园,改建为“问源圃”,种满五谷杂粮。每逢节气,皇室成员必须亲手收割,并向全国直播劳作过程。

风气渐变。

城市青年开始自发组织“一日农夫”活动;大学开设“劳动伦理学”必修课;连最奢华的酒楼也开始在门前陈列食材来源卡片:“本店大米产自湘西守心村,耕者张阿牛,耕龄四十七年。”

然而,黑暗仍在伺机反扑。

某夜,守问堂突遭火袭。火势不大,却精准烧毁了存放《耕文录》手稿的东厢。幸有孩童夜醒,及时扑救,才保住大部分典籍。现场留下一枚金属徽章??正是“新梦盟”残余势力的标记。

李砚之却不怒,反而召集众人,在废墟前召开“灰烬大会”。

他手持一卷被熏黑的纸,朗声道:“他们烧的是字,但我们写的是心。只要心还在跳,火就灭不了话。”

他当场宣布:将所有耕者日记、孩童习作、劳动省察书汇编成册,名为《万民语》,不分贵贱,不论文采,凡真实记录劳动与反思者,皆可收录。每年春分,公开诵读。

第一期《万民语》发布当日,全球同步开放阅读。有人读到边疆老兵种麦十年,只为等儿子归来吃上一口家乡饭;有人读到盲女靠触摸分辨土壤湿度,终育出抗旱薯种;还有囚犯在狱中垦荒,写道:“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