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 第463章 活成自己最憎恨的人(第3页)

第463章 活成自己最憎恨的人(第3页)

“因为花籽是阿音撒的。她说,花开的地方,就是有人记得的地方。风会把种子带到远方,就像记忆,永远不会真正死去。”

孩子们似懂非懂,却齐声应和:“我们会记得!”

小石头笑了,眼角泛起泪光。

数月后,东南沿海那所学堂里,一位年轻教习站在沙坑边,看着学生们用木棍插起一面小旗,上面写着:“守路者之家”。

他转身翻开一本新编的《边民纪实》,扉页上赫然印着一行字: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但记忆属于活着的人。”

他合上书,望向窗外。海风拂面,远处山坡上,一片蓝莲花正悄然绽放。

与此同时,长安修史局内,一名年轻史官悄悄打开一只暗格,取出一份手抄本,封面上写着《野闻录?补遗》。他翻到其中一页,上面记录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永和十二年冬,陈七率队修路至北境绝谷,遇大雪封山。粮尽,众皆饥困。有随军工匠提议食死马肉,陈七拒之,曰:‘人可饿死,不可失德。’遂下令拆帐篷为薪,煮雪饮之。七日之后,援兵至,全队幸存者仅十一人。陈七本人瘦如枯骨,犹拄铲而立,言:‘路通了么?’答曰:‘通了。’乃笑而昏厥。”

史官轻轻抚过文字,低声念道:“你不是英雄,你是比英雄更难做的??一个守诺的人。”

他将书藏回暗格,抬头看向墙上悬挂的新版《国史》,其中“民德卷”首页,仍写着那三个字:

**守诺者**

而在西域某处荒原,一座倒塌的庙宇残垣中,李守跪在雪地里,用铁铲刨开冻土,埋下一本新写的《守路日记》续篇。他拍净手上的泥土,点燃一支香,插在土中。

“我又写了一段。”他对虚空说道,“你要是听得见,就当是回了信。”

风穿过废墟,吹动他鬓边白发。远处,一朵蓝莲花从石缝中探出头来,迎风摇曳。

十年后,忆学馆迎来百年大庆。全国十九驿的代表齐聚归语村,带来各地百姓自发撰写的《守路日记》副本共计三千余册。内容五花八门:有老兵回忆陈七教他识字的情景,有村妇讲述他帮她挑水修灶的琐事,有孩童画下他蹲在路边分馒头的模样。无一夸大,无一神化,全是细碎日常。

小石头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妇,她站在万忆塔前,手持一册汇编本,宣布将其命名为《凡人志》。

“我们不缺英雄。”她说,“我们缺的是记住英雄也曾是凡人。”

当晚,忆河碧光再现,全国忆碑浮现新字:

>“他们不曾成神,却比神更长久。”

>

>“因为他们活在人心,而非香火。”

次日清晨,一名牧童在西北荒漠发现一处新坟,坟前无碑,只插着一把铁铲,铲柄上缠着红绳。附近居民说,每年春天,这里都会多出一座无名坟,坟前总有新鲜的食物和清水。

有人说,那是陈七的魂灵在巡路。

小石头听说后,只是微笑:“不是魂灵。是像他一样的人,还在走着他走过的路。”

又一年春,蓝莲花开遍边关。有个孩子问母亲:“陈七是谁?”

母亲指着远处蜿蜒山路:“你看那条路,从雪山到海边,从荒漠到村庄,弯弯曲曲,却始终不断。那就是他。他不在庙里,不在书里,就在你脚下的每一步。”

孩子似懂非懂,蹲下身,采下一朵蓝莲,轻轻放在路边石上。

风起,花瓣飘向远方,如同无数细小的记忆,随风而行,落地生根。

就像从前那样。

就像永远都会那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